鄒緝沉默了片刻,雖然一點也不想承認,卻還是嘆口氣,道:“這般的年紀,有此見識,能這般的雷厲風行,實是教臣歎為觀止。”
朱棣頷首,頗為驕傲,人老了,有什麼比自己的子孫爭氣更教人舒暢呢?
何況老朱家對別人的好壞值得商榷,可對自己的後代,卻總有一種老農特有的護犢心理。
朱棣還是擺出了點嚴厲道:“往後議事,定要三思而行,不可憑空捏造是非,朕若是輕信鄒卿之言,豈不要釀成大錯?”
鄒緝此時羞愧得只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朱棣道:“這一次……朕且赦卿無罪,不可再有下次。”
鄒緝連忙謝恩。
百官俱都被幹沉默了。
朱棣隨即喜滋滋地看向了張安世,道:“張卿啊……”
一改方才的惡劣態度,轉眼之間,如沐春風。
張安世也不知是該哭還是該笑了,忙道:“臣在。”
朱棣道:“朕方才說話大聲了一些,你不要見怪。”
張安世:“……”
皇帝這話實在是……他能說見怪嗎?
只見朱棣又道:“朕老了,有時也會有不明之處,你是晚輩,切不可將這些惦記在心上。安世賑濟河南、關中等地,救活無數百姓,此番平賊,你也是有功勞的。”
後面這話,倒是令張安世覺得中聽。
於是張安世謙和地道:“臣不敢居功,從賑濟到平賊,上至太子與皇孫,下至下頭的將士和文吏,都是居功至偉,臣豈敢竊取他們的功勞?”
朱棣微笑,卻也沒有繼續在這上頭爭辯,只揹著手,道:“無論如何,你們都是勞苦功高。”
說著,一步步地走上了大殿升座,虎目環顧百官,道:“湖廣暫且不論,可這關中和河南之地,如今先是天災人禍,如今又遇兵災,生靈塗炭,慘不忍睹,而今……如何處置?”
朱棣認真地看向百官。
這事可是關係重大,畢竟涉及到了兩個省,上千萬的百姓。
於是有人率先道:“陛下,臣以為,朝廷該派遣良臣……”
所有人看過去,只見說話的,乃是戶部尚書夏原吉。
只是他話說到了一半,朱棣卻道:“誰是良臣?”
“這……”夏原吉道:“不如廷推之後……”
朱棣微笑,卻轉而看向了一旁的楊榮,道:“楊卿可有什麼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