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臣瞭解過……有不少商戶和太平府的官衙,最重的就是此等校尉,往往願意高薪留用。因而,身世清白的良家子弟,也以能夠入營為榮,甚至有不少人,將入模範營,既當是報效國家,也當其為進身之階,每年招募,無不是人人踴躍。”
“這些身家清白之人,往往怯於私鬥,而勇於國戰,令行禁止,一旦戰時,是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
對於朱高熾的這番見解,朱棣此刻是較為意外的。他聽到此處,已經開始陷入深思。
而朱高熾顯然沒有就此打住,他接著道:“且幾次出營操練,兒臣更是發現,他們往往對沿途百姓,秋毫無犯,對侵擾百姓的行為,也盡都鄙夷。這一方面,是在營中讀書明理的關係。這其二,也是他們本就出身良家,天性之中,便厭惡惡習和侵擾民間之事。”
“再就是官長們,往往可以以身作則,紀律這才嚴明。其中朱勇、張軏、丘松人等,無不日夜在營中,能與將士同寢同吃,以至營中以養成了武官當先的習性。除此之外,有了學識之後,也使將士們的戰鬥力大增,每一次騎兵勘測地形,往往繪製出來的輿圖十分精確。而炮兵學習算學之後,火炮的精度大增,兒臣聽聞,同樣的火炮,其他軍馬,十打只能中其一二,而模範營的炮兵,竟可做到十中六七。”
“步兵營的步卒也是如此,尋常計程車卒,可以根據分發下來的輿圖,做到完成命令,因為他們能夠看懂繪製的輿圖。並且在與其他各營配合作戰時,也能夠做到協調,這都是因為軍令可以準確傳達和理解的緣故。”
“這樣的軍馬,自然而然也就和其他的軍馬,有了天壤之別。”
朱棣聽罷,微微皺眉,卻是死一般的沉默。
良久,他才喃喃道:“是嗎?朕竟想不到,模範營還有此等可貴之處。這樣說來,從招募,到操練和學習,再到吃喝,宿營,這裡頭是無一不有其精妙所在了?”
朱棣也是帶兵之人,還是一個擅長帶兵之人,朱高熾的這些話,尋常人若是聽了,可能只是將信將疑,可朱棣卻是再清楚不過了。
“原來如此。”朱棣一副豁然開朗的樣子,點點頭道:“這就難怪了!哎,倒是朕當初湖塗了,眼裡只看到了火器。卻殊不知,還有更厲害的。”
朱棣此時,一臉欣慰地看著朱高熾。
從前朱高熾厭惡軍事,卻沒想到,他如今竟有一番這樣獨到的見解。
看來去了模範營,不但醫治了肥胖,卻還有此功效。
朱棣心頭大悅,卻道:“太子所言極有道理,如此獨到見解,朕也不如。”
朱高熾忙道:“兒臣萬死,這只是一些粗陋的見識……”
朱棣是個大氣之人,笑著搖頭道:“你將來克繼大統,能有此見識,我大明就足以能夠肅清武備,威震四海了。”
這一句誇獎,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這突而其來的超常發揮的誇獎,反而令朱高熾一時無措,一時不知該如何回應。
朱棣哈哈大笑道:“太子很好!模範營,果然不愧為模範,張卿……立了大功啊。”
今天這事,張安世其實挺意想不到的。
此時聽到陛下提到他,張安世連忙道:“陛下,臣慚愧的很,其實這也不算是什麼功勞,主要還是將士們肯勠力而已。”
朱棣欣賞地看了一眼張安世:“若只是動動嘴皮子,誰都能說出個子醜寅卯來。可張卿草創這模範營,能有今日,可見你的本領,你啊……就是平日裡太謙虛了,以至於朕從太子這兒,方知這些。”
張安世老實巴交地道:“臣平日裡嘴拙,不善言辭,何況這也不算什麼……”
朱棣擺擺手道:“好啦,別再囉嗦。你這是創業之功!朕也知道,這其中,朱勇、張軏、丘松人等,出力也是不小。來人,召他們來,朕要好生賞賜。”
眾臣看向朱棣,很快有人捕捉到了朱棣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