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性情和朱棣完全不同。
朱棣好武。
而朱高熾卻更鐘愛讀書,喜歡文靜。
這一點,也是朱棣很不願意見到的。
對於一個靠馬上得天下的皇帝而言,若是後世的子孫過於文弱,或者輕視武功,必然會引發巨大的問題。
只是朱棣拿朱高熾也沒有辦法,畢竟此乃人之天性,何況他雖這一點讓朱棣較為擔心,可在其他方面,可謂是無可挑剔。
可朱棣哪裡想到,朱高熾竟對模範營有一番見解。
下意識的,朱棣揹著手,他面上雖然從容,只是心裡卻好像被某些念頭所勾起。
於是他慢慢地邊踱步,邊道:“你細細說來。”
朱高熾道:“以往我大明官軍,只一味好武,擅耀武揚威,其中的官兵,良莠不齊。因此賭戲、滋擾百姓的事頻生。至於武官,若有嚴明者還好,可若遇到*****,則往往渙散,兒臣對此十分的擔憂。”
朱棣的臉色微微露出了不悅之色,此等當眾揭開軍中弊病的話,是朱棣不願看到的。
雖然大家可能都知道,但是直接擺到檯面上說就不太好看了。
朱高熾像是沒看到朱棣的臉色一般,接著道:“這其中根本的緣故就在於,從軍的軍戶,本就良莠不齊,自模範營建立之後,也有不少的軍馬,招募壯丁,可……實際上的情況,就更加的不理想了。”
朱棣道:“噢?”
見朱棣的目光變得咄咄逼人。
群臣都低著頭,不發一言,此時也不由得欽佩朱高熾的大膽。
以往的時候,太子殿下可沒有這樣的膽氣。
要知道,這天下的兵馬,陛下是經常過問的,可以說,揭開這些事,這不啻是打這天下最大的兵馬大元帥朱棣的臉。
可朱高熾卻對此,不以為意,他沉吟著繼續道:“兒臣倒是分析過這些緣故,蓋因為自宋以來,刺配充軍風行,所以歷來朝廷的兵源,大多都是破落戶,亦或者是罪囚。”
“這些人……本就散漫,一旦入營,若是官長不加約束,那麼必是散漫成風,若只是聚眾賭博,懶散倒也罷了,可一旦遇到了機會,他們便不免要欺凌百姓,甚至殺良冒功。此等軍中惡疾,兒臣讀經史時,實是感觸良多。”
朱棣聽罷,臉色漲紅。
朱棣當然也清楚這些事,可另一方面,卻覺得軍中絕大多數都歷來如此,精銳畢竟只是少數,老朱家就是靠這個才得的天下,你身為太子,直指這些出來,豈不是忘本?
何況太子的言行,就代表了未來當政之後的態度。這些話,只怕不少的武臣,現在已經開始如芒在背了吧!畢竟……依著太子殿下現在的態度,將來秋後算賬,乃是難免。
朱棣澹澹地道:“說完了嗎?”
朱高熾搖頭:“兒臣還沒有說完。”
朱棣只嗯了一聲,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