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明已開海,或者說,即便是大量的藩王開始封藩於域外,人們對於海外,還是沒有多少認知的。
無非就是蠻夷之地,我華夏無所不有。
這種根植於所有人心目中的印象,根深蒂固。
雖說相比於海外,大明確實已稱得上是富足,可他們顯然不知道一個道理,那些未開發的蠻荒之地,某種意義而言,才有升值的空間。
這就好像大家爭相想要搶購的盡是已經開墾出來的良田,可這良田的價格本就高昂,價值已經到頂,而張安世卻選擇了去開荒!
荒地固然一錢不值,可未來的升值是無限的。
幾日之後,朱棣頒佈詔書。
這算是蕪湖郡王與各藩國徹底訂立了所有的協議了,而宮中進行了一次確定,買定離手,接下來,便是執行的問題了。
因而,太平府海關籌建。
聯合錢莊開始發放大量的貸款,尤其是造船的業務,如今最是火熱。
與此同時,錢莊開始推行海船保險業務,這汪洋之上,固有不少的兇險,某種程度,對於不少的商賈而言,出海即是一次豪賭,可有了保險,卻使所有人能夠均攤風險,確保有利可圖。
此後,棲霞商行宣佈大舉投資事宜。
不少的商賈,曾在棲霞掙了個盆滿缽滿,如今,也是手持著銀子,關注著這一次的大舉動。
甚至已經有不少商行,顯然也看到了商機,已暗中開始佈局了。
各藩國此時開始配合,予以大量優待的詔令。
除此之外,棲霞的軍械作坊開始大規模地擴建。
一個又一個的訊息,令人眼花繚亂。
幾乎每一日的邸報之中,都會出現新的訊息。
自然,絕大多數人是看不甚懂的,可也有人密切的關注,除了不少的商賈!他們往往對於這些極為敏感,畢竟……從前吃過虧,有時後知後覺,可能產生巨大的損失。
也有不少的讀書人,總會關注一些邸報中的內容。
至於關於棲霞的訊息,只是附帶而已。
此時,在孔廟不遠的一處客棧裡,不少年輕計程車子正聚在一起。
這些都是來京參加科考的讀書人,古代交通不便,一旦中了舉人,為了不耽誤會試,往往各地計程車子,都會提前進京,就在京城住下讀書,隨時應對科舉。
似文廟這樣的客棧裡頭,便是舉人們常來的地方。
這裡的不少人讀了邸報,都不由得露出欣慰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