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說不好,有的能掙幾十兩銀子,差一些,可能有七八兩,可總比咱們這些粗漢們強。”
朱椿道:“太平府有許多讀書人嗎?”
“那是當然了,讀了書,就有大好前程,這讀書之人當然也就多了,不說其他,ijH。”
朱椿顯出幾分訝異,道:“許多孩子讀書?”
“俺兒子便在小學堂裡讀書。”這牛倌驕傲地道。
此言一出,船上的人都露出羨慕之色。
幾個隨著父母來的孩子,蜷縮在船的角落,聽到學堂……也不禁迷茫又好奇地抬起眼睛。
劉德生聽罷,自是不信的模樣,他莞爾道:“你牛倌的兒子,竟也讀書?”
“這還能騙你們?”牛倌道:“他還從學裡學會了背詩呢……嗯……叫什麼來著噢,對啦,越王句踐破吳歸……·義士還鄉盡……盡……盡錦衣·”
此言一出,惹來大家都笑。
朱椿則是道:“這兒吃不飽嗎?”
劉德生竟是瞠目結舌得說不出話來。
朱椿卻是笑了笑道:“你的孩子,讀書至少有一年了。”
“啊,你竟知道?還真只上了一年的學。”
朱椿心裡只覺得好笑,這一句,是李白的詩,不過一般的孩子開蒙,即便會學詩學的應該是較為簡單且朗朗上口的詩句。
而這一首李白的《越中覽古》,卻並非是李白的名篇,也不適合作為啟蒙學習。
朱椿雖然不知那所謂的小學堂裡,是如何安排課業的,可有些東西,行家只要看一看,就知有沒有。
因而他立即判斷出,這應該是孩子開蒙之後,又未能熟悉經史之前的讀物。
朱椿又道:“你為何送孩子入學讀書?”
“這……”牛倌尷尬地道:“俺婆娘在紡織作坊做工,我自個兒也要東奔西跑,孩子不大,留在家裡也教人擔心,何況……小學堂那邊,官府鼓勵孩子讀書,若是入學,每月可領三十斤米,這雖也不多,繳了學費,其實養這孩子讀書也不容易。可是呢……這大字不識的,只能像俺這樣的做苦力,可若是讀了書,哪怕將來差事辛苦,可收入卻能有俺這樣的人苦力人一倍以上。”
“縣裡的教諭,還有那鄉下的文吏到處都跟人講,說是事半功倍,讀了書將來能ijH。”
“吃個屁。”這人怒道:“這兒日子沒法過了,再不走,非要一家老小餓死在此不可。你可知道……我家原本乃是此處個戶……這兩年,地租連年上漲,而且他們還四處招募莊戶,動輒對咱們打罵,今年又遭了旱情,日子實在沒法過了。本來說人離鄉賤,可再不去太平府,便真沒有活路了。”
朱椿頷首點頭。
劉德生一臉不屑地與身邊的劉廣進低聲嘀咕道:“以利誘人,哎……讀書本是修身養性,奔著銀子去讀書,這能教出什麼?”
劉廣進尷尬一笑,沒回應。
朱椿瞥了劉德生一眼。
隨即,這朱椿便對那牛倌道:“能讀書,終究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