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失哈聽罷,連忙點頭。
朱棣又道:“明日……廷推左都督和右都督,這左都督和右都督,朕的意思是……但在布政使之上,該為正二品。”
布政使的情況很特殊,因為明初的時候,太祖高皇帝將布政使定為正二品,可後來,似乎覺得級別太高,於是在洪武十四年,定為正三品。
卻又因為品級太低,接過到了洪武二十二年,定為從二品。
而到了建文皇帝繼位,建文皇帝擅改祖制,便又將這布政使定為了正二品。
接著,朱棣起兵靖難得了天下,斥責建文皇帝擅改祖宗之制,便又將布政使定為了從二品。
可既然要顯得這都督與布政使不同,那麼定為正二品,也顯然合理。
等於是將這都督,當成了封疆大吏中的封疆大吏。
陳進尷尬得恨不得要鑽進地縫裡去。
當然,朱棣顯然這不算是擅改祖制,畢竟太祖高皇帝時期,可沒有封疆的都督。
太平府府衙。
張安世已召集了一批官員來見了。
這上上下下的官吏,一個個興沖沖地來,聽著張安世對他們破口大罵。
事情是這樣的,這一次夏糧的徵收,可以說是功勳卓著。
只是李照磨的照磨所,還是從中發現了許多的問題。
從糧站到縣裡,再到府裡,有些賬對不上。
除此之外,便是一些權責不清的地方,當然,還有不少問題,是此前沒有預案,引發的混亂。
雖然都是一些小失誤,可拿著照磨所的奏報,張安世大罵了一通。
可他沒有選擇,去任知府,自己半輩子的前程,可能就沒了,甚至還可能禍及家人。
還將宣城縣縣令揪出來,指著鼻子噴了足足半注香。
雖是被罵了個狗血淋頭,可大家的心情,卻是出奇的愉快。
被罵者雖是極力做出一副悲痛的樣子,可嘴角卻禁不住總想抽一抽,朝上揚一下。
沒錯,因為不出意外的話,可能他們又要高升了。
雖然現在還沒有實際的任命下來,可傻瓜都看清楚了,至少這太平府要抽調走兩百多個官員,升任其他各府縣的官職。
至於太平府內部,只怕又有一番調動。
於是,這一邊張安世吐沫橫飛。
另一邊,大家很努力地繃著臉,雖是很嚴肅的樣子,可心裡頭卻掩飾不住一種情緒……樂!
可死賴在翰林院,卻有清貴之身,前程無憂,而且無需承擔任何的責任。
他這完全是沒有辦法之下的選擇,哪怕知道自己表演得拙劣,卻也不得不硬著頭皮演下去。
這時候神奇的一幕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