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世點了點頭道:“其實臣這邊,第一批官校學堂也即將畢業了,臣打算除了進錦衣衛的之外,留一批進太平府各府衙和縣衙。”
朱棣頷首:“嗯。這也不失為一個辦法,這讀書人……能用的也要用。”
張安世道:“陛下的意思是……”
朱棣道:“不要將所有的讀書人,視為你的敵人,你若是將他們都推到了自己的對面去,怎麼能行?天下的讀書人這麼多,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落魄的讀書人可不少,你這府裡和縣裡都要人,可以招攬一些。不過……先不要大用,教他們先從文吏做起,進行甄選。”
張安世道:“臣也有這個意思,所以……打算將文吏的待遇再提一提。還有臣打算直接在太平府內,頒佈吏法,將文吏的地位確定下來。從前雖有待遇,可畢竟還是讓他們不放心,直接訂立了律令來保障,就更教他們安心了。”
朱棣笑了笑,只是笑得依舊有些勉強。姚廣孝的死,讓他的觸動很大。
一連過去了月餘。
這月餘功夫,似乎一下子,天下平靜了下來。
哪怕是從前的寧國府,也漸漸地開始安生。
有少尹高祥等人在,新的縣令紛紛上任,這些縣令,幾乎都是從前太平府的屬官,多是原先的縣丞和主簿。
至於其他的官,則由一些司吏們充任。
如此一來,司吏又有了空缺,便又有新的文吏頂替。
這幾乎是整個太平府的一次大調整。
不少人稀里湖塗的,突然就升官了。
若說從前,升京兆府讓他們連升了兩級,那麼這一次,大量盡心辦事的文吏,也突然有了前程。
一時之間,從文吏搖身為官者個個喜笑顏開。
即便是沒有得到提升的,現在也不禁眼紅。
這種事就是這樣,從前一輩子都是文吏,不可能有前程,大家自然有自己的認知,混日子即可。
可現在想混日子而不可得,因為大家都在卷,誰不想鯉魚躍龍門,一下子從吏搖身成為官呢?
別人可以,就意味著自己也可以。
現在太平府新制千頭萬緒,只要事情辦的老練,就有許多的機會,這個時候若是不拼命,那就真的對不起祖宗,也對不起自己的後代了。
何況你想躺平,可架不住身邊的人要卷啊。
於是乎,莫說是新官上任要三把火,便是下頭的文吏,如今也都是幹勁十足。
六縣的情況,終於徹底地摸清了。
此時,高祥特意從宣城縣趕來,與張安世進行了一次密談。
張安世看過了一沓一沓的資料,其中有最新的黃冊資料,各縣的耕地資料,所有的數目,十分細緻。
這當然是需要細緻的,出不得差錯,因為從前的統計,只涉及到了稅賦的依據,而現在,卻又多分取土地的依據了。
遺漏了任何一個人,肯定是要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