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時候廷議,明明在討論具體的事務,可討論到最後,就成為了所謂的大是大非的問題了。
張安世一時無語,心裡只想入他娘。
眾人開始竊竊私語。
解縉目光炯炯的看著張安世,似乎對張安世戰五渣一般的口才,有些遺憾。
“不妨就請安南侯,將話說完吧。”此時,有人出班,平靜地道。
說話的,竟是楊榮。
眾人見是楊公開口,便都沉默。
楊榮道:“今日所議的,乃是國計民生,洪武期間,制度也有過廢弛,難道是太祖高皇帝否認自己嗎?太祖高皇帝所立法度,無外乎既是為江山社稷,為我大明長治久安,為蒼生黎民。”
“有此宗旨,才是太祖高皇帝的本意,尊其本意,便是遵守祖宗成法,若是拘泥於細枝末節。卻枉顧太祖高皇帝的本意,反而是南轅北轍。”
眾人便不由地看看解縉,又看看楊榮。
解縉臉色微微一變,嘴角依舊含笑,卻道:“楊公所言,頗有道理。安南侯,請細講吧。”
張安世道:“當今市面,朝廷的寶鈔軍民百姓們不願接受,因此市面上所流通的銅錢、白銀,卻大多成色不一,甚至據我觀察,這元朝的時候銅錢,竟也沿用迄今。白銀的交易,更是繁瑣,有人交易白銀,竟還要隨時帶著剪子,從這銀餅上剪下相應的銀子上秤,這才完成交易,不但大大耗費時間,而且也十分繁瑣。”
“再者,這銀子的成色不同,有的含有大量的雜質,有的卻是純銀。這又給交易帶來了巨大的麻煩。若是以往,大明的金銀交易,大多隻侷限於土地的買賣。而如今,商品日益增多,這樣的交易,對工商的發展,必然不利。正因如此,針對眼下幣值紊亂的情況,必須進行更改,貨幣乃一切的基礎,若連貨幣都無法做到統一,對朝廷和百姓,都沒有好處。”
張安世說罷,百官多數依舊還是沒有動容之處。
說實話,他們覺得眼下這樣,沒什麼不好的,大家習慣了。
現在又是廢鈔,又是鑄幣,實在麻煩。
朱棣聽到工商二字,稍稍有些動容,這時他才徐徐開口:“如何鑄幣?”
顯然,張安世對於今日的廷議,早有了全面的準備,於是道:“臣已請人鑄了一些樣品,還請陛下過目。”
張安世取了十幾個樣品出來,送宦官,宦官轉送朱棣御案前。
於是在朱棣的御案上,便擺著十幾種貨幣。
制式統一,有一枚刻了一兩的金幣,上頭有戶部奉旨印製的字樣,下頭還有一行小字,聯合銀行承製,中間無孔,而這圓幣的正中,則凹凸有致地雕了一條金龍。
與此同時,還有幾乎相同樣式的銀幣一兩,以及五錢、兩錢、一錢,還有銅幣一錢等等的制式。
所有的幣種,制式都統一,一樣大小,哪怕是不同價值的銀幣,也是一樣的份量,唯一不同的,可能只是含銀量的分別。
最重要的是,這雕工很是精美,而上頭雕刻的圖案,卻是不同,如這金幣是一條金龍,到了銀幣一兩,則成了麒麟,此後為鬥牛、虎豹等等。
朱棣撿起這玩意,把玩在手裡,帶著幾分興致道:“這棲霞的匠人,所制的圓幣,倒是有幾分意思。”
張安世道:“臣以為,用這樣的貨幣暢行天下,如此一來,對於朝廷,可大大的減少損耗,而對於百姓,也提供了大大的便利。”
損耗二字,頓時讓朱棣明白了什麼。
稅賦是有損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