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張安世沒了。
連解縉也要和張安世同歸於盡。
至此之後,解縉再無天敵,再過一些年,這強勢的皇帝駕崩,他們就成了三朝老臣,不但位極人臣,且地位崇高,門生故吏遍佈天下!
到了那時候,這國家大事,沒有他解縉點頭,他就實施不下去,辦不成。
他想辦的事,只要他一個眼神,就會有多如牛毛的人去給他奔走造勢,為他上書。
一切……都不費吹灰之力。
明承宋制。
這大宋,士大夫優榮掌斷天下事的好時光,要來了。
解縉哭著,心裡想得美滋滋的。
他起了頭,不少人便紛紛泣不成聲起來了:“安南侯乃國士,功勳卓著,如今蒙受此難,臣等……也是悲痛萬分,嗚呼,天妒英才。”
“陛下,安南侯生前,兩袖清風,聽聞他但凡得陛下旨意,便嘔心瀝血,不知疲倦地盡心於王命,這樣的人……現在已極少見了。”
“我永樂一朝,功高者莫過於安南侯也,本以為此子必成大器,奈何天不遂人願,陛下……臣痛心疾首……”
“若是安南侯能起死回生,臣寧願折壽二十年……”
殿中哭聲四起。
有人哭著哭著,就想笑了,連忙拿袖子作擦淚狀,作為掩飾。
楊榮和胡廣對視一眼,對此……也啼笑皆非。
說實話……對於張安世的死,他們是有所震驚的,畢竟……世侯死的如此不明不白,可見那些人,已經猖狂到了什麼地步。
要說痛心,有是還有那麼一點點的,畢竟張安世這傢伙也算是奇人了,英年早逝,正常人都會為之惋惜。
可要論起解縉這些人,如此的誇張,就實在有些可笑了。
可楊榮深知,解縉帶著這些人,其實是演一出好戲。
一方面,為的在陛下的面前,挽回一點信任。與陛下同悲,無論怎麼說,都會博取好感。
另一方面,則是藉此……為接下來徹底剷除錦衣衛做打算了。
錦衣衛之中,一個紀綱,一個張安世,這二人兩敗俱傷,整個錦衣衛,必然要被裁撤。
即便不裁撤,少了這兩個如日中天的人物,沒有十年八年,也不可能恢復過來。
再加上有了這一次的前車之鑑,朝廷對於錦衣衛,只會更加的警惕,這絕對是一場兵不血刃的大勝。
現在越是讚揚張安世,顯出張安世的功勞,就顯得那些錦衣衛有多可恨,這是在給陛下興起針對錦衣衛的大獄,壓上最後一根稻草呢!
可……楊榮卻總覺得,此等手段,實在不是一個宰輔應該去做的事。
宰輔要做的……不是成日與朝中的人鬥爭,不是無數爭權奪利的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