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朱棣也不是完全不夠大度,只要你別在朕面前罵朕就成了,至於你們讀書人私下裡的陰陽怪氣,他朱棣聽了不少,卻也知道,一味的殺戮,是堵不住這些人口的,只當沒有聽見便罷。
可建文是極敏感的時期,一旦提及,難免讓朱棣警惕。
而那空空和尚……也不由得一愣。
只見陳繼道:“建文朝時,我有幸能與黃子澄、方孝孺、齊泰這些賢者們相見,聆聽他們的教誨,他們認為……國家的太平之道,在於仁政!”
看著所有人都認真地聽著他說話,他滿意極了,繼續侃侃而談道:“何謂仁政?與民休息,輕徭役,免賦稅,朝廷擢升賢良者入朝為官,讓仁厚的君子們去主掌各部的事宜,這太平盛世,也就為期不遠了。”
黃子澄……齊泰……方孝孺……
這三人,在讀書人中的名聲極好。
可對朱棣而言,方孝孺這個腐儒且不說,而黃子澄和齊泰,卻是當初慫恿建文削藩的主力。
這二人強力削藩,當初朱棣靖難,口稱要誅殺建文皇帝身邊的奸臣,這所謂的奸臣,其實就是齊泰和黃子澄。
朱棣登基之後,殺死黃子澄等人。
當然,這也引起了讀書人們廣泛的同情,讀書人口耳相傳,說黃子澄等人也被誅十族。
這顯然也是有出入的,且不說誅殺十族,包括了父母兄弟,還有各種遠親和近鄰、師生、同窗、同年,若真要殺,只怕殺個幾萬人都不止。
可實際上,正德年間,還有黃子澄的子孫高中進士的記錄。
連直系子孫都可以逃過殺戮,更遑論是所謂的’十族’了。
陳繼一提到黃子澄等人,眾人無不露出了懷念之色。
這陳繼極聰明,只提黃子澄等人乃是名臣,是真正的心懷天下,愛護百姓,但是決口不提更為敏感的建文皇帝,因為提建文皇帝,就相當於是謀反了。
可若只說建文的臣子們都是君子,某種程度上,也是陰陽怪氣地說,當初建文皇帝乃是仁君,是自有明以來,最聖明的天子。
朱棣就算再傻,也能聽出這弦外之音。
他心中的怒氣自是更盛,突覺得自己的心口堵得慌,額上的青筋曝出,攥著拳頭,咬唇不語,臉色難看至極。
除此之外,他眼角的餘光,殺氣騰騰地掠過了遠處那空空和尚的身影。
這時,又聽陳繼道:“近來的事,伱們可有聽聞嗎?這商行,竟四處放貸,多少無知百姓,上了他們的當……向他們告貸。現在南直隸的許多州縣,都已經群情洶洶了,哎……那商行……實乃萬惡之源……”
說到此處,不少讀書人竟都譁然起來。
自然是罵聲不絕。
便有人道:“陳公說的是……說的是啊……我見許多百姓,都去錢莊借銀……這……又可得多少民脂民膏啊……”
陳繼微笑道:“老夫有些話……實在不吐不快,老夫當初忝為兵部右侍郎時,尚且敢仗義執言,今日已成了布衣,閒雲野鶴,有些話若是不說出來,實在……心口堵得慌。”
“我大明才數十年,竟已有如此諸多敗象,實在讓人寢食難安,敢問諸公,若是建文朝時,黃相公和齊相公,可會出此惡政嗎?”
於是立即紛紛有人道:“斷然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