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四個老師不知跑哪裡去了,可他依舊風雨無阻,乖乖地跑來進學。
張安世一見他,便笑容滿臉地誇獎他道:“很乖巧嘛。”
顧興祖向四人行禮。
張安世落座,繼續撿起他的春秋。
朱勇和張軏照例抱手站在顧興祖的面前,鼓著眼睛看他。
丘松吸了吸鼻子,從包袱裡取出一串火藥包。
顧興祖忙站起來,這一次不必丘松來捆綁,卻是自己將這一串火藥包背上,然後正襟危坐。
等差不多了,張安世放下手中的春秋,站起來,笑吟吟地道:“功課如何?”
“功課做好了。”顧興祖從書囊裡掏出功課來,一面道:“前兩日博士和助教們不在,學生還另外做了一些功課,除此之外,將《尚書》也背了兩篇。”
張安世低頭看功課,其實張安世自己也懂得不多,他對古人的學問,大抵是從論語,和最近在讀的《春秋》中來的。
這之乎者也的話,很是拗口,張安世只靠單獨的字句來猜測全句的意思。
不過這並不有損他作為博士的光輝形象。
張安世大抵看過後,便滿意地點頭道:“好,很好,孺子可教,這令為師很欣慰。”
顧興祖乖巧地道:“學生還練習了一下字帖,請博士過目。”
說著,又取出一份字帖來,送到張安世的面前。
張安世一看,頓時臉一紅,不得了,這字比他寫的還要好了,果然名師出高徒。
張安世感慨道:“為師很欣慰,很欣慰啊,你能主動學習,可見已得我三四分真傳了,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不錯,不錯。”
顧興祖道:“還有……學生前日去了書鋪,買了一部八股講經……學生……”
張安世接過書一看!好吧,這書認得張安世,張安世卻不認得它。
於是張安世忍不住在心裡感慨,太祖高皇帝真他孃的變態,拿這個做科舉的考題,這是人乾的事?
檢查了一番顧興祖的功課,他的進步的確非常快,甚至可以說神速也不為過。
不得不說,顧家的基因還是很好的。
而且這顧興祖智力很高,記憶力尤其的好。
張安世一直懷疑,許多古人的智力其實並不高,這一點在平民上頭很明顯,倒不是人種的問題,而是這個時代絕大多數人,因為吃了上頓沒下頓,即便是較為殷實的人家,雖能吃飽飯,可也只有年節的時候,才能攝入一些蛋白質。
這就導致,九成的人,腦部的營養不足。
顧興祖在這方面,就完全沒有這個煩惱,不說他爺爺是侯爵,而且還鎮守貴州,作為大明獨當一面的軍事將領,那顧成和雲南沐家,幾乎是大明穩定西南的重要支柱。
顧家就這麼個獨苗苗,真是恨不得把天下的美味佳餚都往顧興祖的肚子裡塞,相比於這世上絕大多數的可憐人,顧興祖的問題只怕只有營養過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