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些錢還不算什麼,還有好多‘看不見’的支出:科研費、設計費、風洞試驗費等等等等,那都是玩命的燒錢,2015年的時候當時法拉利為了追趕梅賽德斯賓士,那一年光研發預算就是六億美金!這還僅僅是一年!
這樣燒錢的節奏,可真不是什麼人都能抗的住的,什麼豐田、本田、雷諾等車隊都先後退出了F1,今年的F1只有十隻車隊參加。這樣倒是增加了車隊的分紅,減少了他們賠錢的風險。
可是這也有問題,那就是廣告商變少關注度變低。這對F1的長久發展是不利的。所以讓託德才找到蕭鵬,反正你不差錢,搞一支F1車隊唄?
但是蕭鵬明顯對這個興趣興趣不大。世界上富豪那麼多,有幾個去搞F1賽車的?這就是個風險極大的投資無底洞啊!
蕭鵬思考了一下,對讓託德說道:“讓託德先生,你剛才說過,我有很不錯的人脈,可是你考慮過一個問題麼?我為什麼車場建好後,我從沒有找我的人脈關係去促成這個事情?只是按部就班的等待國際汽聯的審批?”
讓託德沒有思考就說道:“這正是我的疑問,所以我才有這次拜訪,我想知道蕭先生的真實想法。”
蕭鵬答道:“讓託德先生,你還是不瞭解我們華夏,如果你瞭解我們華夏的賽車市場,你也就不會提這個問題了。”
讓託德不解:“請蕭先生指教。”
蕭鵬道:“我們華夏,真正的發展其實也就是最近三十年的事情,原來物質生活很不豐富,那時候上大學還不如去個技校吃香。我們華夏儘管有巨大的人口基數和相當多的車迷,但是賽車手真的不多,畢竟賽車手都是用錢燒出來的身份,透過參賽創造收入是很多職業賽車手的奢望。”
“而華夏的車迷,分為兩派,一排是十幾年前因為F1在華夏風靡而愛上賽車的‘學院派’,熱衷於鑽研F1的規則、戰術,痴迷於V10發動機,時常抱怨發動機限制太嚴,取消賽中加油太無聊。。。。。。。讓託德,你在華夏知名度高也是因為這點,那時候正好是法拉利最紅的年代,說實話,我到現在也不理解你為什麼會透過‘取消賽中加油’這個規定,當年法拉利的‘四次近戰’策略可是讓人津津樂道,是你一手推到頂峰的,你怎麼會決議透過這個決定呢?”
讓託德道:“我只是想讓競爭回到賽道上,讓車手之間的差距更少。”
楊猛在一旁撇撇嘴:“得了吧!現在的F1就是看哪個車隊車隊投資高,哪個車隊的車更牛。一圈圈跑圈,無聊到了一定地步了。原來的F1首先比拼的是技術,什麼可變氣門、渦輪增壓、雙離合等技術不都是F1賽事裡率先出現的麼?那時候車隊和車手之間的配合,利用換胎、加油和車手的車技配合來贏得冠軍!現在呢?純粹就是排位賽後發車位置定輸贏!這樣下去F1觀賞性越來越低,今後怎麼發展?”
讓託德一愣:“楊先生也很喜歡賽車?”
蕭鵬撇撇嘴:“你就把他當做加強版的佐藤琢磨吧。”
讓託德聽後冷汗都留下來了。佐藤琢磨在F1的年代正是他在F1的年代,‘爆缸王’的名號可不是白來的。
都說F1賽車手身價高,但是也有例外,畢竟只有二十多個車手的位置,還有很多有F1駕駛資格的人無法上場,那他們想上場參賽怎麼辦?
那也不是沒有辦法花錢買位置,也就是付費車手。
那些小車隊想要賺錢怎麼賺?其中就有個辦法,就是出售參賽位置,這在賽車界裡非常常見,就連當年的車王舒馬赫也是因為這個樣子才能入行。
所謂的付費車手,就是車手自己找到了廣告贊助商,然後廣告商出錢,和車隊聯絡一個參賽的位置。隨著F1車隊面臨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大,大車隊還好,賠錢也不怕,對小車隊來說那是想盡辦法要回本才行。於是這車手的位置也是越來越貴了,從最高的一年三百萬,到現在的一年四千萬!
現在什麼科維亞特、佩雷茲都是這種付費車手,自己掏錢加入車隊參加F1比賽。華夏不是沒有好車手,像程叢夫和馬青驊都是很不錯的車手,但是因為沒有強力的贊助商,至今只能做試車手。
這個佐藤琢磨,就是一個付費車手,找到了倭國的贊助商參加的F1。是倭國在F1會走的廣告牌。
但是佐藤琢磨在F1,那可真是混的跟個DOG一樣,當年央視直播F1的週末,被人吐槽的最多的車手就是佐藤琢磨,那時候所有人都想弄明白一個問題:‘這個倭國鬼子,到底會不會開車?’
佐藤琢磨的駕駛風格被譽為‘自殺式駕駛風格’,都懷疑他的車技是從神風敢死隊學來的,人送外號‘爆缸王’,車子開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很少完賽。特別是2006年比利時站,一頭撞上‘車王’舒馬赫的車,導致後者退賽,氣的舒馬赫過去拍著佐藤琢磨的頭盔就是一頓臭罵。
總而言之,佐藤琢磨當時就是作為‘F1的笑話’存在的。參加了七年F1的91場分站賽,各種原因退賽32場,總共只拿到44個積分,倒是登上過一次領獎臺,那是2004年星條國的分站賽,只有八輛車完賽。。。。。。
當然,佐藤琢磨雖說是在F1是個笑話,但是畢竟那也是世界上車技最好的一百多人裡的一個。他的問題在於駕駛風格太特麼的熱血了,要不然也不會被人送上‘爆缸王’的雅號。後來終於在2009年的時候,隨著超級亞久裡車隊退出F1,佐藤琢磨也沒有了廣告商,所以他從F1失業了。
但是樹挪死人挪活,佐藤琢磨2010年進入了以劇烈事故著稱的印地賽車(還是贊助車手),完賽率反而大大提高,參加了125場比賽,只有一場退賽,不過成績也很一般,直到去年終於拿到了印地五百的冠軍。當然,這也值得尊重畢竟他老人家已經四十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