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好事多’倉儲超市更是被譽為星條國買酒天堂,同樣一瓶茅臺,在星條國的價格,差不多隻有國內的一半。
楊猛剛想答應,蕭鵬卻補充了一句:“哥們,記得買酒別買那些什麼所謂的‘年份酒’,咱可別讓他們忽悠了。”
在華夏,提起高檔酒,人們腦海中首先會出現一個詞假酒。
畢竟曾經華夏高檔白酒中,假酒太多了!普通的白酒勾兌點敵敵畏,就敢冒充茅臺去賣。(這不是開玩笑,真事。以為糧食酒勾兌敵敵畏能出來茅臺那獨特的醬香味道。)
但是現在呢?其實只要去正規的菸酒銷售專賣店去買,買到假酒的可能性還是不大的,除非他不想幹了,或者有錢任性,不在乎那十倍假酒賠償。
在蕭鵬眼裡,關於白酒最大的騙局,倒真不是假酒,而是所謂的‘年份酒’,那才是個天坑呢!
這白酒原來是沒有所謂的年份酒概念的,這是從洋酒中來的概念。洋酒非常嚴格的執行年份制度。
比如說我們熟知的白蘭地等級:儲存了兩年之上,才可以叫VO;至少窖藏八年半以上的才能叫做XO,而那些頂級的XO,比如說人頭馬路易十三,都得有四十年以上的酒齡才行。而葡萄酒也是,他們都會嚴格記錄生產年份,因為每年因為氣候雨水不一樣,採集的葡萄釀造的葡萄酒都是有差距的,所以必須記錄下生產年份,來區分它的不同,華夏人最熟悉的‘82年的拉菲’,也就是這麼由來。
這些歐洲酒廠幾乎都有巨大的酒窖。每年的酒都會在裡面封存,執行嚴格的程式和檢驗標準,構建了洋酒的年份體系。還必須經過公證部門公證才行。
其實洋酒也允許不同年份的酒混在一起,很多好的葡萄酒都是這樣複雜勾兌起來的。但是勾兌之後的酒,只能使用裡面年份最新的酒的年份。比如82年的酒和2017年的酒勾兌了,那這酒的年份就是2017年的。
他們可不會在這上面造假,這可事關酒莊聲譽,開不得玩笑。
自從97年的時候,古井貢酒推出了第一款所謂的‘年份酒’,叫做‘十年原漿古井貢’,後來包括茅臺、五糧液等酒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年份酒,這下熱鬧了。現在華夏大概有七千多個白酒品牌,其中至少五千個品牌有自己的年份酒。
不管什麼酒,只要加上‘年份’兩字,那價格就是倍增啊!
於是什麼樣的奇葩事情都出現了:什麼白酒藏了兩年,一裝瓶就說是十年的;藏了五年就敢說五十年;甚至有的酒廠成立不到兩年,就敢推出二十年陳釀;建立不到十年的酒廠推出了‘百年陳釀’,這你跟誰說理去?市場那叫一個混亂。
按照我們的理解,所謂的年份酒,比如說‘十年陳釀’,那這酒就該在酒窖裡放十年之後才拿出來銷售。這才叫做‘十年陳釀’,可是可悲的事,如果按照這個標準,整個華夏白酒市場上,恐怕沒有一瓶真正的年份白酒。。。。。。
好吧,可能那些大牌酒廠裡確確實實的有什麼百年陳釀放在那裡,比如什麼‘茅臺’‘五糧液’之類,他們都有這個實力,可是他們會把原漿酒直接裝瓶拿出來賣麼?那也太珍貴了,賣多少錢合適?這酒不可複製不可再生,賣了就沒了。怎麼可能批次生產呢?
而且想要留在現在?那難度真的太難了!
要知道,曾經華夏是實行計劃經濟。在那個時期,國家有個部門,叫做‘糖業菸酒專賣公司’,菸酒實行專賣,廠家生產多少,都要到輕工局菸草專賣公司存放銷售。而酒類是稀缺產品,那是有一瓶賣一瓶。還能有剩餘?(曾經很多人想要喝酒卻買不到酒,最後沒辦法,只能喝藿香正氣水解饞。。。。。)生產的還沒有賣的快呢!還能留下來庫存幾十年?
到了九十年代的時候有一個階段,白酒有賣瘋了,那個時期的電視臺廣告標王,清一色的都是白酒,什麼孔府家、孔府宴之類的你完了我登場,開啟當時的電視,十個廣告裡面三個是賣白酒的。94年的時候,秦池酒一個廣告六千六百六十六萬,孔府宴酒一年利稅3.8億。這當時酒都賣瘋了,哪個廠家會把酒放在廠裡不往外賣?那不是把錢往別人口袋裡送麼?
除了那些本身要留一些基酒的白酒廠商,作為後來給新酒調味或者品牌展示使用,不然沒有可能有人專門留下酒水等到幾十年後再賣的。
那現在華夏市場上的‘年份酒’又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