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哈哈大笑:&;皇上,依臣之見,胡惟庸胡大人不光無罪,還有大功。&>
&;此話怎講?&>
王松搖頭晃耳,又接著說到:&;胡大人守紀嚴明,執法如山。為了幫皇上追回贓款,不惜與親友反目成仇,此乃大義滅親之舉,此乃其一。胡大人廉潔奉公,於五百萬銀面前無所動容,若是胡大人攜銀潛逃,皇上能否抓住此人?此其二也。胡大人知己必亡,卻義無返顧,為報國恩,不畏生死,乃大義,此其三也。再言,胡大人為侄求情,衝撞皇上,卻是為了我大明基業。想我大明初建,立足未穩,邊疆小國雖有朝拜進貢,更多的卻以次充之,或者找理由減免或者自演好戲,洗劫自家貢品。最過者竟然不來朝貢,著實過分。我大明財力不繼,又兼天下大旱,恐失民心,多處免賦窮稅,以至國庫空虛,每年稅收不過百來萬。胡大人雖死尤記得我大明之根基,為皇上追回二百多萬兩銀子,此是何等大義,蒼天可鑑,此其四也。皇上若就此殺了此人,日後恐遭人恥笑。即便現不笑,你能堵住時間衰敗,子孫後代之評價?皇上為此汙點若不能青史留名,那豈不太可惜了?依臣之見,胡大人非但不能殺,還應升其官職,委以重任。皇上慧眼識珠,明大義,可比武王親善姜子牙,劉備三請諸葛亮。要如何,皇上還請三思啊。&>
王松一番話,頓時讓滿朝文武都懵住了。
朱元璋聽的有些迷糊,但是覺得好象又都有道理。特別是最後兩句,把他比做武王和劉備,他動容了。
&;劉愛卿,你看如何?&;朱元璋這時候覺得還是問一下劉伯溫比較好。
劉伯溫雖然與胡惟庸向來不和,但是覺得胡惟庸在處理侄子這件事上卻也有功,於是點了點頭:&;胡大人確實有功,而且胡正肯之過並非胡惟庸之意,皇上還請自己定奪。&>
於是乎,胡惟庸依靠結識的王松救了自己一命,官職不變。
聽到這個訊息,楚流煙和徐達不由在心裡大罵朱元璋糊塗,但是卻毫無辦法。
而另一邊,胡正肯卻得到了胡惟庸的老管家來見,由於胡惟庸也被朱元璋授予協助調查,老管家能夠隨便去看胡正肯。
&;管家,舅舅如何了?他為何還不來救我?為什麼他不來見我?&;胡正肯大叫到。
&;少爺,老爺身體不適不能前來,只得派小的來看看少爺,看看少爺一向可好。&>
胡正肯似乎有些怒了:&;我不信,舅舅是不肯來救我,為什麼!為什麼?&>
&;少爺,老爺託我給您帶幾句話,不知您願聽還是不願?&;老管家說話依舊慢吞吞的。
&;何話,快快說來!&;胡正肯前幾日剛受了大刑,加之死牢又潮又臭,早就不堪忍受。
&;老爺問你,你最想去什麼地方?&>
&;在我爹墳頭,我為祖宗蒙羞,無臉在見祖宗。&;胡正肯說到。
管家滿意的點了點頭:&;老爺還託我對少公子說,你家四名妻室皆已自盡,可以來陪少公子。&>
胡正肯一聽頓時不明:&;這是為何?舅舅何故殺我妻室?為何?&>
&;少公子。&;老管家已經不再稱呼他少爺,而是叫少公子:&;老爺說了,欺君罔上,罪在不赦。如今你妻兒不知,皇上也說不知者無罪。但是少公子的四位如花似玉的妻妾皆不願再嫁,亦不願守寡,故而先少公子一步,只等公子相會黃泉路上。&>
胡正肯的眼淚開始流了下來,他無奈的嘆了一口氣:&;我如此做皆是咎由自取,舅舅待我也算不薄,只希望舅舅能幫我好好照顧家中兒女,別無他求。&>
老管家也有些無奈:&;少公子始終不肯說出藏銀在哪,我也無可奈何,好自為知吧。&;說完對左右兩名牢頭道:&;此次又無功而返了,唉,真是無奈啊。&>
楚流煙特地吩咐,老管家或者其他人要見胡正肯皆得有至少兩人相陪,以防止他們暗通訊息。老管家這次也不過就是來問了幾句,牢頭也沒記很多,回報楚流煙就道老管家問不出銀子來,只是報了喪,說胡正肯妻妾皆死。
楚流煙一聽可急了,急忙與徐達去死牢看胡正肯,卻發現胡正肯已經咬斷舌頭了。自此,剩餘二百五十萬兩白銀蹤跡難尋,此案也成了一蹤謎案,那兩個牢頭後來也被人殺死,不知何故。
楚流煙和徐達只得回到京城,朱元璋雖然對這案子比較滿意,但是卻覺得兩人鹵莽舉動害自己損失二百五十萬兩白銀而怪罪兩人多管閒事。朱元璋隨即派遣了胡惟庸帶著其餘銀兩前去賑災。
楚流煙徐達再次前往,結果發現胡惟庸這次竟然與民秋毫無犯,所有賑災銀兩於江浙閩南兩地平均發放,如此一來,可保百姓到下次豐收之時。
楚流煙與徐達知道這次兩人肯定是抓不到什麼把柄了,卻也覺得如此一來與國為甚,至少這也算大明之福了。
胡惟庸回朝,朱元璋嘉獎於他,雖然未在升官但是其在朱元璋身邊得勢的趨勢卻愈加明顯。
楚流煙從兩個牢頭的死確定管家與胡正肯之間說過些什麼特別的話,但是當初自己太急沒問清楚,這也讓她現在特別遺憾。不過她對胡惟庸這個人的意見卻比起以前更甚,兩人關係更加緊張,朱元璋看在眼裡,卻不作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