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9章 (3 / 4)

至於說黛玉,以前那是黛玉沒嫁人,又在賈家,那會兒陳景書就算想護著她,想做些什麼也是無能為力,但現在……

“盧克思也不是頭一天來咱們家了,你可聽見了家裡又或者外頭有人說黛玉半個字的不好?”

這個嘛……

紫鵑想了想,也只好搖頭:“確實是沒聽過的。”

陳景書道:“這不就行了,她學的開心,我也能護得住她這事,還操心什麼?”

他骨子裡是不愛古代這些規矩的呀!

更讓紫鵑意外的是,沒多久,陳景書竟然連每期帶草集的文章都拿給黛玉看,請黛玉幫忙品評挑選,而黛玉給出的評價和批文,他時常直接引用,後來更是幹脆全部都讓黛玉來看了。

陳景書在每期的帶草集中都要刷一次存在感,每期一篇文章,由他親自挑選品評,這也是當今不少讀書人最愛看的內容,甚至在國子監中都有博士助教特意讓人買了每月的帶草集,然後拿著陳景書的內容作為材料給監生們講課。

黛玉原本並不愛這些,她之前看制藝也只是為了陳景書才看,叫她給別人看,那是再沒有的。

可陳景書卻道:“你看這些文章確實不是為了我看,但也不是為了寫這些文章的人看,你是為了自己看,為了這天下更多的女子看。”

為了未來女效能夠昂首挺胸的走出門去,做自己的一番事業來看。

黛玉本只是隨口一說,她想著陳景書平日裡要忙東宮的事情,讓她幫忙她自然不會推辭的,卻沒想到陳景書卻說出這樣一句叫人聽不懂的話來,不由問道:“你這麼說難道又有什麼我不知道的事情?”

陳景書道:“這世上有些事情固然要先說再做,但也有許多事情是要先做再說的,我現在要做的就是這個。”

黛玉一臉好奇。

陳景書道:“還記得前些日子我把揚州的田産轉到京城來,原本在我名下的佃戶們若家中無不方便上路的老人的,幾乎有超過七成的都願意到京城來?”

所謂的把田産轉過來,其實就是原本劃給陳景書自己經營的那五百畝地,因放在揚州不方便,便在京城重新劃了五百畝給他,但揚州那些原本給陳景書種地的佃戶們,竟然多數都願意千裡迢迢的往京城來繼續給陳景書種地。

陳孝宗原本問誰要去京城也不過是隨口問了,並不覺得有人會願意去,畢竟故土難離,在這個時代更是如此,何況這些人中有不少都是世代住在揚州的,讓他們離開就更難了。

很多時候若非活不下去,百姓們是絕不願意離開故鄉的。

可給陳景書種地的佃戶們卻有超過七成願意千裡迢迢前往京城繼續跟著他。

這事黛玉也知道,她想了想道:“你這些年推廣新的種植方法,又有盧克思他們當初幫忙改進的新農具新水利,收成本就比旁人要好,租子卻還比人少一成,又叫人教他們家裡的孩子讀書,這世上再沒有這麼好的主家,他們感念你的恩德,自然都願意跟著你。”

陳景書在佃戶們的村子裡辦了個學堂,教書的先生連個秀才都不是,教的內容也只有最基本的三百千,而教學要求也只是讓孩子們在十歲之前能認識六百到一千個常用字就行,當然,如果有天分好的,學的多點自然更好。

這簡直就是底線任務了。

這甚至不能算作是做學問的範圍。

可陳景書覺得這是一件有必要去做,也一定要在能力範圍內盡量去做的大事。

他沒有什麼高遠的戰略眼光,但他至少聽父輩和祖輩們說過當年的掃盲運動。

他沒有老前輩的眼光,但從幾十年後的事實來看,老前輩的眼光沒有錯,那麼他照著學一學還是沒問題的吧?

陳景書的學堂裡,不僅有半大的孩子,還有少年,甚至是孩子們的父母……只要願意學的都可以去聽課,反正不收錢。

黑板粉筆的製造毫無技術含量,而這能夠大大節省教育的開支,比用紙筆可省多了,再加上又不要大家練書法,認字簡單,寫字也能拿著樹枝蹲在地上就可以練。

黛玉一直覺得這是陳景書的‘善心’,是他對佃戶們的同情與厚待。

但今天,陳景書告訴她,這不是。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