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6章 (3 / 4)

其實陳景書覺得自己的任務比之馮孝海輕松多了,馮孝海似乎也是特意對他照顧,在之後便提出與陳景書分兩路,畢竟巡查學政與馮孝海的軍政一把抓完全不是一個工作量,寧州的水深的很。

陳景書道:“哪裡就有這麼簡單了,若是政務上真的有什麼,科舉這塊恐怕也逃不過。”

馮孝海道:“那也得有了再說,如今卻不必要你陪著我了,何況你既是揚州人這次也該回去看看,難得有這樣的機會呢。”

陳景書也知道馮孝海這是說實話。

陳孝祖自當年離家便幾十年不能回揚州,以陳景書來說,若是真的被看重培養,那麼在京中一段時日之後少不得要外放,刷足了資歷再回京城去,但外放這事……督學禦史回自己家鄉倒也罷了,外放官員是很難回本鄉做官的,如此一來,說陳景書日後難回揚州也不算錯的。

陳景書的目光盯著馮孝海:“多謝馮大人了。”

那一眼似乎別有深意。

等陳景書走了,馮孝海才嘆了一聲:“瞧著真不像個年輕人啊。”

陳景書那一眼顯然是明白了馮孝海此舉更深一層的含義。

寧州水深,寧州是重地……這句話換個意思就是,寧州的官員很有拉攏結交的價值,若能叫他們投向太子,這對太子是非常有利的。

畢竟寧州富庶,日後就能做太子的錢袋子。

而這世上的事情,至少有九成是可以透過花錢解決的。

可陳景書若是一直和馮孝海貼在一起,有些事情做起來難免不方便。

馮孝海此舉便是不管陳景書,不支援也不阻攔。

陳景書明白這一點,因此雖然趙載桓並沒有給他什麼拉攏結交地方官的任務,但他還是和馮孝海分開了。

從金陵去揚州是十分方便的,只管乘船順江而下,又快又安穩,但陳景書的第一站卻並不是揚州,他往前走的更多了一點,直接去了通州府。

於是再一次出現的情況就是,以為陳景書要來的揚州提學親自去接人,結果等了半天才知道陳景書往通州去了,而原本以為陳景書還要過幾天才能來的通州府卻是在陳景書上了岸,往通州府衙的路都走了大半的時候才匆匆忙忙的知道陳景書到了。

巧的是,陳景書在徐州遇到了熟人,在通州竟也遇到了熟人。

九年的時間,通州知府換人了,但通州提學卻沒換人,依舊是當年的王提學。

說實話,王提學見到陳景書的心情也是複雜的。

當年他初見陳景書的時候,陳景書還只是個十一歲的半大孩子,而那個時候他便被陳景書逼得步步後退,連為老友說情都做不到,現如今,陳景書更加成長了,好似這麼多年的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當年半大的孩子,如今已經長成了俊秀挺拔的青年人,而他自己還在原地。

因此見了陳景書,王提學心中是感慨的:“唉,時間過得快,才一眨眼的功夫就覺得自己老了。”

陳景書道:“我之前在徐州遇見劉同知的時候回想起來,也覺得當年的事情彷彿近在眼前呢。”

王提學道:“你少時不凡,如今更顯,日後恐怕不可限量。”

陳景書道:“這也是大人當年取了我的緣故。”

王提學聽到這話一笑:“你既有本事,又有誰能不取你呢?六元及第,府試我取了你,反倒是我的榮耀了。”

六元及第一輩子能不能見一個都不好說,何況這個六元及第中還有一個自己貢獻的案首,因此雖說對陳景書心情複雜,但這些年王提學其實也為此驕傲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