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0章 (2 / 6)

要知道除了前十的文章,其他名次的文章一般人是看不著的,雖然鄉試過後這就不是什麼保密的事情了,但想要把這些都搜羅起來也不容易。

考生來自各州府的都有,若非提前準備,等從揚州趕到金陵,人家說不定早回去了,何況就算沒回去,讓他們一字不差的寫出科考那天的制藝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制藝文章,最是嚴苛謹慎,差之一字都不行的。

再說了,就算自以為記得的,有時候不小心記錯一兩個字也是有的,畢竟陳景書這身體倍兒棒的考個院試都覺得累到迷糊,何況其他考生了,人家參加的還是鄉試呢!

因此除了考生那裡,也得在官府有些面子的人才能弄到這些文章。

這篇鄉試文集在帶草社中大受歡迎,還有不少人拿出去到外人面前炫耀的。

最後陳景書和吳玉棠一合計,幹脆找人大量印製,然後在陳景書的書鋪裡出售。

三十篇制藝不過薄薄一冊,價格也不貴,又是最新出品的科舉風向標,頓時引起了購買熱潮,陳景書居然小賺一筆。

當然,因為其中還有帶草社其他人幫忙,因此這回賣書的收益有三成進了帶草社的賬面。

陳景書對此不在意,反正他自己沒怎麼辛苦就有錢賺,誰還嫌棄這個了?

不過這回的事情倒是給了陳景書靈感,於是很快,除了鄉試的文集,陳景書很快又出版了帶草社自己的文集,這年頭有些規模或者路子的文社也有出文集給自己揚名的,並不算少見。

帶草社的文集中陳景書的和吳玉棠的各佔十篇,其他人的一共三十篇,除了一共五十篇制藝之外,陳景書還附上了他和吳玉棠一起寫的分析點評,有案首和小三元的光環在,這文集自然是不愁賣的。

何況比起念著考舉人的,念著考生員的人可更多呢!

於是這本帶草社制藝文集居然賣的比鄉試那本更加火爆。

陳景書不由在心裡嘖了一聲,果然啊,人出名之後,手上又有便宜的條件,想要賺錢還真的不太難。

之後陳景書幹脆學揚州那個有名的翰墨社,定期出版帶草社的文集。

只不過翰墨社是擇選揚州本地當年的制藝文章一百篇,一年一冊,且沒有點評,帶草社的文集則是一月一次,且只選社員的優秀文章,一般會有批註和點評,那些家境普通,沒有能力請名師指點的讀書人常能從這裡頭學到一些制藝的技巧,因此也頗受歡迎,何況陳景書對這種文集的印刷質量沒啥要求,基本是最簡單基礎的印刷裝訂,如此一來在價格低廉,薄利多銷的思想之下,收益不降反增。

自然了,因為這年頭沒啥版權意識,所以翰墨社出文集是不給原作者付稿費的,陳景書卻堅持,帶草社裡每次只要能被選上的文章,都視情況付給作者稿費。

吳玉棠雖不贊同,卻覺得出一本文集要付出去的不過十來兩銀子,而他們賺的遠不止於此,陳景書既然堅持要給,他也犯不著為這點小事反對。

雖然中了生員,但到底也是十一歲嘛,些許小事,讓著點,寵著點也沒啥。

家裡頭有個年紀比陳景書還要小些的弟弟的吳玉棠這麼想著。

……然後他就發現原本對自個兒寫制藝出版興趣缺缺的陳景書突然變得積極起來了。

吳玉棠:“……”

所以說,陳家大爺是這麼缺銀子的嗎?

連那麼點錢你都要賺啊!

吳玉棠沒好意思直接問陳景書這話,而是私下裡暗示了幾句,並且表示如果陳景書真的缺銀子使,他手裡還有些閑錢……

陳景書無奈道:“多謝好意,只是……我暫時並不缺什麼銀子。”

開了幾家小作坊,又有生意火爆的糕餅鋪子,濟養院那裡並不太需要陳景書花錢了,何況前頭還有上千兩銀子存著沒用呢。

吳玉棠遲疑道:“可我見你這些日子寫制藝……特別積極。”

陳景書:“……”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