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鐵路大時代> 第七十二章 平改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二章 平改立 (2 / 2)

而在工程上,就是澆築厚一點的滑床板,同時錨梁多設定幾道,深度增加。

什麼叫錨梁呢,就比如購買房子,在剛買到房子的時候,大部分放只有一扇門,室內都要自己裝修,這個時候,你可以看見那一條條的梁。

而你看到的混凝土樓板,就像滑床板的表面,這些梁就澆築在滑床板下面,隔三到五米澆築一根,而在錨梁之間,都是原土,用以增加摩擦力。

如今,圖紙上的滑床板厚度是20c,寬20,每隔四米一道。

顯然,這種設計對於10米長的框架涵來說,完全是足夠的,可如今改成25.8米,保障性不高。

仔細想了想,舒城沒有改動滑床板的厚度,而是把錨梁改成寬50,每隔5米設定一道,一共設定五道。

畫好滑床板的圖之後,舒城繼續看向分配梁。

還是在瓷磚上推箱子,如果推箱子的人改成頂鎬。而分配梁相當於一堵牆,這堵牆根部和瓷磚連線在一起。

箱子和牆隔一段距離擺放,在這中間,我們放上頂鎬,一頭頂在牆上,一頭頂在箱子上,當頂鎬開始工作的時候,隨著力道的增加,靠牆的支撐力,將箱子往前頂進。

因此,分配梁就相當於這堵牆。

一旦箱子夠重,這堵牆又太薄,很有可能箱子沒動靜,牆直接夭折,斷掉了。

因為牆太薄,無法承受頂鎬頂進過程中的作用力。

所以牆的厚度在這個時候很關鍵。

而10米長的框架涵分配梁厚度只有80,兩米高,要頂進25.8米的框架涵,危險性極大,舒城直接將分配梁改成了2米厚,高度不變。

這個時候,也許有人會問,既然牆太薄,完全可以在牆後面墊東西,讓這堵牆不夭折,不是一樣可以保證安全嗎?

的確,在施工中,分配梁後方,有支撐的東西,一般都是漿砌片石後背,就是為了防止分配梁被頂飛。

但是,即便有漿砌片石後背,或者說鋼板樁防護,如果分配梁太薄,在分配梁和滑床板交接處,隨著框架涵的重量增加,也很容易折斷。

就好比頂箱子過程中,牆後面擺放了重物,足以讓分配梁不會被頂飛,但是如果牆太薄,牆和瓷磚之間連線的地方,卻很容易折斷。

所以,分配梁的厚度,也極其重要!

當然,分配梁後面的漿砌片石後背,同樣重要。另外一個地方,就是剛才提到的,牆和瓷磚交接處,他們連線的地方,這個地方沒處理好,很容易折斷。

到工程上,就是滑床板和分配梁連線的地方,這個地方沒處理好,很可能導致整個施工工程功虧一簣。

舒城對於這一點沒想太多,直接在滑床板和分配梁既有連線鋼筋的基礎上,每隔1米增加一根長5.5米,雙頭帶180度彎鈎,直徑為22的螺紋鋼。

螺紋鋼的一頭掛在分配梁後方的鋼筋網上,另外一頭伸入滑床板3.5米,這個距離,已經伸入了框架涵的底下,這也是為了安全起見。

畫完大體的框架圖之後,已經是淩晨三點二十了,舒城關上電腦,才躺下休息。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