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大英學神> 第177章 快人一步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77章 快人一步 (1 / 2)

一陣考核過後,老夫人再度開口:“問你個問題,你別介意啊。”

“你問吧。”周啟仁低頭喝了口熱茶。

“如果你和阿夢生兩個兒子.......第二個兒子能跟我們楊家姓嗎?”

“不可能!”

老夫人早就猜到了,不過周啟仁答的這麼幹脆,倒讓她有些始料未及。

“那.......如果.......允許你可以納妾呢?就是.......我們不限制你娶幾個老婆呢?”

“我從小接受的教育不允許我這樣做。”

周啟仁的語氣很平靜,坐在對面的楊夢和楊婕兩姐妹卻不由自主的向腰身挺直的周啟仁望去,雖然已經進入了現代社會,但是大清律例還未廢除,大家族的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

聽到周啟仁嚴詞拒絕了這種誘惑,大家對這個高大帥氣的男孩佩服得五體投地,知識淵博,人品友好。

在華夏曆史上,法律一直是統治階級為了統治國家與人民而施行的一種規則,法律往往代表著統治階級的利益。在夏商時期,華夏就有了最早的法律,而各朝各代也會根據社會的發展、統治利益的變更來修訂新的法律。

而根據歷史經驗來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部法典應該就是《大清律例》了,按理來說,從1912年清王朝覆滅之時,《大清律例》應該就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可現實情況是,華夏一地沿用《大清律例》直到1971年。

《大清律例》是華夏封建社會的最後一部法律,從順治年間時,《大清律例》開始編纂,歷經順治、康熙、雍正三朝才初具規模,直到乾隆年間,《大清律例》才成為清朝的一部完備法典。

《大清律例》說到底不過是封建統治者壓榨普通百姓的一個法律依據,像一些滿清酷刑都被記載在《大清律例》中。到了1911年時,辛亥革令在全國如火如荼的展開了,年幼的溥儀被趕下了帝位,清正府都不存在了,按理來說《大清律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在大陸地區,《大清律例》被廢除了,但是在華夏的另一個地方,《大清律例》卻依舊施行著,這個地方就是香港。為何香港還要實行《大清律例》呢?

當時的香江被英國人佔領了,而英國人為了更好的管理華人,只得繼續用習慣法來治理香港,如果突然更換法律,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但是這樣的話,在香港地區就產生了一些有意思的現象,比如:一妻多妾制。

因為在清朝獲取政權的初期,暫時使用的是《大明律》,即“詳譯明律,參以國制,增損劑量,期於平允”,也就是以《大明律》為藍本加以修改完善,而直到乾隆五年,這部《大明律》的修訂版《大清律集解附例》才正式更名《大清律例。

牙片戰爭華夏被打敗後,英國海軍查理.義律與清朝大臣琦善談判後簽訂《穿鼻草約》,將香江島割讓給英國,但是這個草約並沒有讓雙方高層滿意,清朝認為琦善沒有權利私自割地給英國,並將其革職,而英國則是對草約中沒有提到開放通商大為不滿,當然咱們也是能夠看出清朝這是在拖延時間,看後續的戰事發展,但是情況卻並不如願,英軍在隨後先後攻佔多地,這時候清正府才被迫簽訂《楠敬條約》,正式將香江割讓,後續又經談判簽訂,將九龍南端割讓,九龍北端及附近二百多個島嶼劃為新界,租借給英國99年,主權仍為華夏。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