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恆熙一邊認真地記錄著,一邊忍不住問道:“前輩們,這麼多年過去了,每當回憶起這些,你們會不會覺得後悔?”
三位老人幾乎同時搖頭,李愛國語氣堅定地說:“從不後悔!保家衛國是我們的責任,為了國家的安寧,為了人民的幸福,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如果再回到過去,我們還是會毫不猶豫地衝上去。”
老張激動地說道:“對!哪怕知道會付出生命的代價,我們也絕不退縮。因為我們身後是祖國,是無數的同胞,我們不能讓他們受到傷害。”
老周望著窗外,若有所思地說:“這些年,看著國家一天天強大起來,我們知道,當年的犧牲沒有白費。那些死去的戰友們如果泉下有知,也會感到欣慰的。”
這時,李愛國的目光落在了桌上的軍用水壺上,他輕輕拿起水壺,撫摸著上面的彈孔,說道:“這個水壺,是我從戰場上帶回來的唯一一件東西。它陪著我經歷了那場戰鬥,見證了戰友們的生死。每次看到它,我就想起那些和我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
老張似乎也想起了什麼,從口袋裡掏出一個破舊的口哨,說:“這是小山東的口哨,他平時總愛吹,說等戰爭結束了,就用這個口哨吹著曲子回家。後來他犧牲了,我就把這個口哨留了下來,算是個念想。”
老周從懷裡拿出一張泛黃的照片,照片上是一群年輕的戰士,他們笑容燦爛,眼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
老周指著照片上的人,哽咽著聲音一一介紹著:“這是小李,這是小王,這是……他們都走了,可他們……還……活著……”活在他們這些人的心裡……
溫婉和趙恆熙看著這些承載著歷史與回憶的物品,滿是心酸與敬意。
李睿澤也把鏡頭投向這些物品進行特寫。
所有人都深刻地感受到,這些老兵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英雄精神的傳承者。
而他們也將肩負著將英雄事蹟傳揚出去的責任。
他們都是新時代的華國子女,皆受著英雄前輩們的庇護,才能生活在這樣和平的國度。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溫婉和趙恆熙又詳細地詢問了一些關於那場戰役的細節,包括戰鬥的具體部署、敵人的火力情況、戰友們之間的感人故事等等。
四位老人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每一個細節都飽含著他們對戰友的思念和對那段歷史的銘記。
最後他們道,“這些經歷,我們本以為會隨著時間被遺忘在歲月的角落裡,好在你們來了,願意聽我們這些老頭子講過去的事。希望你們把這些故事,把我們戰友的精神,講給更多的人聽。讓後人知道,如今的和平來之不易,是無數先輩用熱血和生命換來的。”
溫婉和趙恆熙重重地點頭。
見幾位老戰士的訪談結束,李鎮才坐了過來。
趙恆熙翻出她這幾天寫好採訪的採訪稿,對李鎮道,“李中尉,請問您入伍多少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