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的午飯可以吃了,這種情形下的野外午餐,在隨心記憶中是第一次,食材獨特,環境也獨特,地點也獨特,自身的處境也獨特,是一次可回味的奇特之旅。
隨心揭開鍋蓋,香氣更加讓人饞涎欲滴,看著冒油花的潔白鮮濃的湯,隨心可惜自己沒帶勺子,只好端起鋼精鍋,給碗裡倒了半碗湯,覺得不先喝幾口湯會後悔。
果然如隨心所想,這湯的味道實在是太美了:香濃爽口,有山『藥』的甘甜清新、野雞肉的醇厚濃郁。品完湯,挾塊軟乎乎的山『藥』,吹一吹送進口,那是又糯又滑,真是可口的美味,再吃野雞肉,一口咬下去,泌人的肉香先聞到,然後才是齒舌的享受,這就是口福了,『色』香味三樣齊全,最正宗的綠『色』食品,貨真價實的山珍野味。
隨心是山『藥』和野雞肉輪著吃,吃肉是先把雞大腿和雞脯肉吃了,在小半鍋吃下去後,饞『性』稍減,隨心理下火,放下碗筷開始削鰱魚肉片,柴刀舞動,薄薄的魚肉片飛落湯中,這動作姿勢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刀削麵”,只是麵糰換成了條大鰱魚。
鰱魚肉片在沸湯中滾兩滾就變得嫩白,隨心輕輕挾起一片一嘗,不說了!味道爽得是無以復加,肉片嫩的根本不必動齒,哪有腥臊味,只剩魚特有的鮮香。這可能有原湯底料鮮美的原因,但也不得不說這水庫裡的魚品質不錯。
隨心年輕力壯,味口特好,有這原汁原味的山珍,哪不放開了肚皮吃?到最後,把野雞骨頭上的肉也撕下吃了才捨得扔骨頭,半邊魚身上的肉估計也削了半斤下鍋,水壺裡的開水也全倒進了鍋裡用來刷魚肉片。最後,隨心看著鍋裡剩下的些許山『藥』、骨架、小半鍋濃湯和大半條魚,隨心『揉』著肚皮,嘆口氣,只能放棄,實在吃脹了。
隨心心滿意足地放下碗筷,到大路上去散散步,舒緩下腸胃,老人講,“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從放鬆一下來講是有道理的,此刻在旭日下漫步的隨心就感覺很愜意。
從上世回到這年代,對熟知歷史程序的自己沒一點壓力,隨便想個點子就能發財,無論往哪個方面發展,都能把握先手,不管人心多難測,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的人心不會變,想想上世那些大老虎的貪婪腐敗變質,隨心肯定自己遊刃官場有餘,高官厚爵隻手可得,但官場不是自己想的,自己準備以修煉為主,走一條即能夠讓親人至愛無憂無慮生活、做想做的事,自己在社會中又可遊刃有餘、遊覽人生的路。
這是隨心修成內功帶來的信心,又連續獲得內功運用的技巧,使這種信心更加有牢固基礎,二世為人的經驗讓隨心徹底明白:天上不會掉餡餅,做了才有收穫,瞻前顧後就一事無成。隨心不介意遊戲人間,讓自己關注的人們生活得順心些。唉!韓非子在《五蠹》中說:“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這力量是讓人產生豪情。
隨心知道這世界沒變,只是自己變了。
隨心散步神遊兩不誤,山水的氣息被陽光蒸騰、被輕風吹拂,進而籠罩著隨心,隨心的心『性』更感寧靜,胸懷更遼闊,這世非淡泊,而是走自己的路,儘量造福於身邊的人,古人孟子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隨心不由一笑,我該不會遜『色』於古人。
隨心回到水灣邊,清理好野炊的灶臺,用鋼精鍋端了三鍋水,將集中在灶內的未燃盡乾柴和火炭徹底澆溼透,不留下釘點火星,杜絕絲毫火災隱患,把挖的坑也填上。
洗乾淨鍋和碗筷,隨心想:該去給羅主任送禮了。
那黑魚在弄溼的坑窪處沒動,甲魚也認命,倒是野雞時不時扭動掙扎一番,隨心沒剋扣它們的水,給它們加了幾次水。隨心決定給自己留一公一母兩隻野雞,其餘兩隻母野雞送給羅主任,送禮回來後再挖些山『藥』帶回家,明天藍萍來了,也燉鍋山『藥』野雞肉,保證萍萍她吃得香。這時候,極少有人家餐餐吃肉,一是收入低,二是物質不豐富,自己就是要先讓和自己密切相關的親人至愛們結束這種生活狀況。
隨心先分出兩隻母野雞來,分雞時,公野雞野『性』大,還敢啄隨心的手,這說明它的生命力和求生意志強。
為方便拿這三樣食材,隨心又去剝了根麻,用來穿黑魚的腮巴,拴上好提著走路,於是,隨心背上空空水壺,左手抓甲魚,右手提野雞和黑魚,施展已熟悉的簡易自創行走技巧,如刮上一陣風般疾步走向水庫管理處管委會主任羅鴻兵家。
對於不熟悉的路段,返回的路程總覺得比前往時來得快。隨心順著可通行大卡車的大路,不一會就來到了大壩上,回望下自己來處的水灣,只有個稍突出些的山腳可做標記,如果不熟悉地形,絕看不出端倪。腳下不遠處是碧波『蕩』漾,這片天地在隨心眼裡就是:藍天、青山、碧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山區水庫管理處在大壩右側,辦公樓靠大壩近些,生產、生活區順著山腳往外修建,這地方地皮不值錢,場地寬敝得很。生產區在辦公、生活區中間,主要是倉庫和幾個小加工廠,場院裡堆放了幾大堆木頭,是杉木和松木及一堆梧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