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心落後曾國亢半步,跟著走進過道。
這是典型的城市磚木結構房子,一家挨著一家,每家只有一堵青磚牆的產權,明顯的,曾家就一個開間,過道左首的空間用木材隔成的房子就是一間間廂房,很象上世夜總會或酒樓的包間,面向過道,廂房開著門和窗,有四間。
這青磚牆比塘灣的木板牆好,首先好的是比較隔音,隔壁一家聽不到自家聲響,但自家的木板隔壁的隔音效果就不佳。另外好的是比較防火,退一萬步說,即使走水了,也好拆出隔離帶。象塘灣、沙灣這樣的鄉村木房子街道,最怕的就是走水,一旦走水,就是火燒連營。
隨心想起塘灣靠後的這面街,它有幾條大道通後面的單位、小學和中學,這面街走水,這幾條大道倒是起隔離帶的作用,靠明江這條河的這面街倒是懸了,中間只有一條碼頭相隔,而劉惠家正好也位於臨河這面街。
想到這,隨心不由得在心裡“呸”自己一聲,自己怎麼不想好事。
顯然,隨心很明白i城市防火事關重大,古代就有專職滅火機構,早在黃帝時就設了專門管理用火安全的官員,稱為“火政”,周朝時稱為司煊、司耀,宋朝稱為軍巡鋪、防隅,元、明兩朝叫救火兵丁,清朝初年叫防範火班,直到1902年,才從rb舶來“消防”一詞,滅火隊才叫成消防隊。
隨心很清楚,對於城市來說,消防工作是重中之重,因為一旦走水,真的會讓一些市區灰飛煙滅,市民的財產會化為烏有,生命受到嚴重危險,死個人,會成容易的事,尤其是老i城區。
快到前面的門,曾國亢就叫道:“孩他媽,來客人了。”
跨過前面的門檻,大家到了客廳,此刻,廳裡有王玉梅和一位四五十歲的『婦』女,從臉形相貌看,就知是曾正紅的母親,是曾國亢的老伴,兩人正站起身。
看桌上擺的所有東西,就知道兩人正在包小籠包子。
隨心看清這間房和外面餐廳一樣大,知道他們有四間房,從對面視窗往外望,外面有個挺長的院子,正對的院牆上開著門,隨心估計門後就是條小巷,環衛工透過小巷來清走晚上留下的排洩物,果真是歷史古城,留著古風,古代城市沒完善的下水道,排洩物就靠這種方法處理。
“兩位賢侄,這是我老伴;孩他媽,這兩位賢侄了不得,在江中讀大學不說,還幫家裡賣收的野味,你也聽了的,食材多啊!”曾國亢高興地介紹。
“曾伯母好!”隨心和藍萍禮貌地稱呼。
“請坐,請坐。正紅泡茶。”曾伯母連連招呼。
這曾伯母一看就知道是見過世面的,有種雍容大方的氣質。隨心暗想,請得起御廚的人家肯定有貴氣,她也沾染上了些。
見到藍萍,曾伯母稀罕得很,要不是手上有面粉,就要拉住藍萍問寒問暖了。
經過“運動”,太師椅已消失在一般人家,但曾家椅子、茶几的擺放很有規矩,上首為大,曾國亢請隨心坐了客位,自己在主位陪坐下來。
藍萍本應挨著隨心坐下,但她走向王玉梅,輕笑道:“王姐,我看你的手藝。”年輕女『性』喜歡結伴,尤其在互有好感時,就更願意在一起。王玉梅包的小包子好看,藍萍被吸引了。
曾國亢笑道:“好,好,你們年輕人在一起好。你們快點包,我們正好一起吃早飯。”
曾國亢見過的人多了,匪軍的師長軍長司令都吃過他烹調的山珍海味,那時曾國亢有十五六歲,他父親五六十歲,不是名貴的食材,他父親已輕易不動手,只在一旁看他們兄弟做,加些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