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如果只打算看一遍,還是趁早放棄吧,它絕不是讓人囫圇吞棗的鴛鴦蝴蝶派作品,而是一部上升到哲學高度的小說。”
“如此有格調的大作,不是你想讀,想讀就能讀懂。”
“曾一度懷疑自己的閱讀速度怎麼退化到如此地步,但讀完才發現這書確實要慢慢消化才是。今天來參加討論之前硬生生地看哭了。”
“伊人女士對於媚俗的闡述,讓我把腿都拍紅了。她犀利的讓人忍俊不禁,同時也刻薄的讓人狼狽不堪……”
“當生活變成輕飄飄的,沒有值得奮鬥的東西。隨著生活失重,生活也就失去了意義。而只有責任才是生命的陽光,一個有負重感的人,他能帶來的、所煥發的神采是生機勃勃的。人生因責任而充實,因充實而飽滿,因飽滿而光輝。”
……
很顯然,隨著《情與性》的再版,原本那些欲購一本而不得的文青讀者,在人手一本買到這部作品之後,它的口碑徹底發酵,名氣與日俱增!
不管是小有名氣的才女作家在報刊雜誌上發表感懷,還是文青讀者聚集起來組成書友圈討論,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增加它的知名度。
而不管是真文青還是假文青,都更加喜歡它的另外一個名字《生命不能承受之輕》,如果《情與性》再版的賣完之後,說不定會將書名直接改成前者。
總編凌靜蘇也為此事與王德孚溝透過,而王德孚當然不會反對,只因這兩個書名的逼格到底誰高誰低,可謂一目瞭然。
只不過一開始《情與性》還沒有被吹出這樣的名聲與格調,所以需要書名稍微通俗易懂一點,騙讀者入坑。
而現在,隨著讀者群體的漸漸擴大與穩固,它已經可以去獲得屬於純文學的特權,即取一個讓讀者不明覺厲的書名,進一步提高書的逼格,根本不用管普通讀者看不看得懂。
普通讀者看不懂,那才是基本操作。
……
王德孚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系主任曹旭平,表示絕不會讓學校失望,他肯定會抓住這樣的好機會。
不過具體要寫什麼能夠像《女性的屈從地位》那樣引起一時轟動的思想性作品,他還要仔細考慮考慮。
而在這個時候,王德孚又接到了凌靜蘇共進晚餐的邀請,說是要討論她的作品《煙雨濛濛》的連載問題,還有王德孚那部再版的《情與性》的版稅,也要和他結算一下。
其實王德孚知道,凌靜蘇應該是想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