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旭平的這番話,顯然就是在進一步激勵王德孚,只因這年頭其實好文章真的有很多,但是能夠保證好文章可以在影響力大的媒體上發表,這就很不一般了。
王德孚偏偏又是那種滿腦子好文章的人,但是卻苦於名望太低,影響力大的媒體不一定會願意刊載他的作品,他缺少的就是讓自己更加有逼格的作品被大眾所欣賞到的機會。
沒辦法,如果說那種迎合市場的作品,可以做到“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話,那比較有深度、有思想性的作品,就需要媒體在背後發力了,同時還需要各種專家教授的解讀,背後有大佬力挺,那才能保證它的影響力。
像王德孚的那本《情與性》,如果不是有文壇大佬何守常為其鼓吹,緊接著又有各種小資文藝青年各種推崇,甚至在報紙上為其抒發感慨,使得它的名頭更加響亮的話,那他這部作品的銷量,肯定涼涼了。
說起來也非常巧合,那位非常欣賞王德孚的新銳才女作家梁婧,或者說是敏銳地發現可以透過蹭王德孚的熱度,讓自己更加迅速出名的女孩,她居然也為《情與性》寫了幾千字的感懷,甚至都對“伊人女士”隔空喊話,希望能夠與“伊人女士”好好結交一番。
這篇感懷的名字就叫《輕重之間》,她在文章中這樣寫道——
“比起這部好書的中文名字《情與性》,我更喜歡它的外文名字《生命不能承受之輕》,這也是我這篇抒發我自己情緒的文章的名字《輕重之間》的由來。
人們常常感嘆生命的沉重,活著總有一種不堪重負的感覺,為什麼會感到沉重?
……(省略五百餘字)
人的一生是一張永遠不能成為正式作品的草稿,是一場永遠不能正式登上舞臺的彩排,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到頭來,我們自己是無法透過比較來檢驗出究竟是哪種生活方式更正確,於是我們沒有必要把每一次的選擇都看得是那樣的重要,那樣的沉重,我們儘可以去做一個凡夫俗子,隨心所欲地去享受生活的輕鬆,然而,真的能夠這樣嗎?
也許有的人真的可以,但是,也還是會有一些人是難以承受住這種生命之輕,有甚於生命之重,正如文中的徐詩哲和他的情人陸罌夢,在他們的身上,靈與肉是相分離的,肉體能盡享的輕卻使靈魂感到莫名的沉重。
而徐詩哲越是和陸罌夢纏綿,他對其互相深愛之人的張婉怡就在不知不覺中越讓他感到靈魂上的束縛。
……(省略近千字)
矛盾的人生,人生的矛盾,使我們常常茫然不知生命到底是何物,也正因為這種茫然,讓我們承受了比沉重更痛楚的苦。
到頭來不得不說,一個不值得認真對待的人生,要比一個責任重大,充滿痛苦抉擇的人生更加令人難以承受。
……”
該說不愧是才女梁婧,她居然可以從《情與性》這樣一篇表面似乎就是在寫渣男詩人嬉遊花叢的作品中,感悟出這麼多人生哲理,只能說她應該就是《情與性》這部作品的目標讀者了,所以王八看綠豆,完全看對眼了!
像她這樣文青讀者,其實一點也不少,他們都為《情與性》這部作品的銷量和名氣的擴大,做了很大的貢獻。
許多文青們甚至還搞出了《情與性》的書友圈,一起聚集起來討論這部作品時,各種很不錯的精彩短評都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