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神已走,說好的拜會神靈,自然無從拜起。
於是,冉緇便帶著眾人,包括這位蜀山氏的巫祝,一起去往柏灌氏都邑所在。
行了大概又有半日,終於到了目的地所在。
過來之後,姬考便發現了,柏灌氏的都邑,只能勉強叫做邑,卻還不能稱為城。
入蜀之前,不管是他出身的姬周也好,還是往去殷商一路所見方國也好,人群聚集之地,都鑄城為居,更不用說殷商那幾座都城了。
柏灌氏所居都邑,只能說與當初驪山腳下的驪山氏有的一比,聚民以居,卻不見城邦。
另外,柏灌氏之民,逐水而居,多是漁獵為主,兼之採集果子,養殖禽獸,以做食物。
在這種生產條件下,這柏灌氏之中,還供養著大批軍士,四處征討原始部族,擴充人力,這位柏灌氏之王,還真是意圖不小啊。
擴充人力之事,這本就是部族該為,任何部族由小到大,皆是如此,無可厚非。但是供養軍士,專職征伐,其中耗費,可是大的很。
不通耕種,單單依靠漁獵採集等,就連準備軍糧,都是很困難的事。也幸好柏灌氏所在之地,乃是瀆水所在,也就是日後的岷江區域,果樹甚多,水中游魚甚眾。
不管怎麼說,打漁總比捕獵要容易一些。
倒不是蜀地沒有耕作之事,但是他們的耕作,極為簡陋,地上作物,雖不乏粟、黍等蜀外之地種植之物,可是不得章法,收成細微,難堪重用。
但是在粟、黍等物之外,竟然還讓姬考發現了一種更為驚異的東西,稻。
此時開春不久,他所發現的,並不是長成之稻,而是已經掉落在地上的稻穀。
姬考看著那似乎從去歲甚至更早之時,就一直留存到現在的稻穀,不由暗自嘆息,想要耕作,卻不知最好的耕種之物,就在眼皮底下。
諸夏方國,都發源於大河兩邊,適合種植粟、黍等穀物,但是蜀地,可是大江上游,極適合稻穀生長,要是真有人開始以稻穀為種植之物,必然會有大收穫。
見到此景,姬考並沒有出聲,一切還是等見到此地的柏灌王再說。
然而,他們來到柏灌氏所居都邑,卻並沒有馬上得到柏灌王的召見,而是給他們安排了一個住所,讓他們暫時居住在這裡。
冉緇與一眾蜀人,全部都不知所蹤,只剩下他們四個從沬邑而來的人,呆在幾間小屋子裡面,彷彿自生自滅一樣。
還好屋子裡面,有備好的肉乾與果脯等物,讓他們自行取用,否則說不得就要餓死了。
······
將他們安排好了之後,蜀使冉緇,便帶著眾多部屬,以及蜀山氏那位巫祝,前去拜見柏灌王了。
“緇,你終於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