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都想寫一個故事,或者說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系列故事的集合。
這個故事的萌芽,是電視劇漢武大帝與大秦帝國,還有那部久聞其名卻總共看了不到十分鐘的美劇,冰與火之歌。
秦漢,是華夏文明的正源,創制於秦,大成於漢,這毋庸置疑。秦人奮六世之基,終於給華夏奠定了一個大一統的格局;漢人以先後四百年的興衰,將一個主體民族定型。
而後,雖有數百年亂世,終究沒能將這個文明,這個主體民族給毀滅。
我並不是大漢族主義者,或者我又是大漢族主義者。
我認為的民族,不應以血脈地域而論,而應該以文化信仰而論。
今天有人告訴我,信奉上帝真主的,依然是漢人,明天有人告訴我,不會說漢語不會寫漢字的,依然是漢人。
但是我相信,總有一天,他們不會是漢人的。
倒不是說漢民族有多高貴,畢竟祖輩上闊過,如漢唐宋明,祖輩上也落魄過,如東晉元清。和所有的民族一樣,都是興勃亡忽的。
但是漢民族,或者說華夏民族,有最好的一點,那就是主體沒有徹底消亡。
這世界上,從古至今,便一直存在著一個禮儀衣冠寫方塊字的民族。
有服飾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
當然,到了今天,服飾之美,已經沒了;禮儀之大,也差不多到了危急存亡的關頭;這個主體民族,或許最終只有漢字,還能證明他們存在。
那個時候,或許只有專家,才能看懂浩如煙海的古文,才能理解華夏的真正意義。
想到這裡,我曾經便突發其想,把華夏的由來,寫進一本書裡,讓人知道華夏是怎麼來的?雖然沒用,但是多少也為這個民族的繼續存在,略盡綿薄之力。
但是這個命題太大,大到我看了都望而生畏,只能私下想想罷了,從不敢說出口來。
華夏文明,在一家之言看來,萌芽於夏商,定基於西周,發展於春秋戰國,成型於秦漢。
萌芽之事太過撲朔,甚至夏朝的存在,都被飽受質疑;發展與成型的時期筆墨太多,我又不敢見笑於大方之家。
於是,我想寫一個西周的故事。
這便是我開篇提到那部美劇的原因了,部族征戰,中國也曾經有過部族征戰的時代的。從夏后氏一直到宗周之時,中國一直都是部族戰爭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