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唐末大軍閥> 第457章 嶺南之王,你看安南那邊怎麼辦?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57章 嶺南之王,你看安南那邊怎麼辦? (1 / 2)

吳國基本攻佔鎮南軍全境之後,遣使又赴汴京,來往修好的態度似乎更為親近了許多。然而這卻讓李天衢忽的想到一句話: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而過後幾日,先後又有兩方勢力派遣使臣趕赴汴京請求覲見,首先是地處於兩廣地區的清海軍節度副使劉隱,派謀臣楊洞潛來向李天衢奏說節度正使徐彥若病逝,拜請得魏國認可由劉隱接掌清海軍藩鎮。實則在名分上,也就相當於劉隱要向李天衢稱臣了。

然而李天衢的回覆卻十分大方,不但痛快的答應承認劉隱為清海軍節度使,甚至還加封他為大彭郡王。不但承認劉隱對嶺南東道地域絕對的控制權,還表現出非常鼓勵的態度。

因為李天衢很清楚,劉隱此人,雖是蔡州上蔡出身,可他父親劉謙至嶺南東道封州後世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擔任刺史以後,他劉家便在兩廣地帶發展勢力。不但在當地關係盤根錯節,又因廣州平叛戰功被封為清海節度副使,便早已掌控藩鎮軍政大權。

所以無論承不承認劉隱清海軍節度使的身份,他都會是嶺南東道最為強大的割據勢力。

然而比起其他的藩鎮握有軍權的牙將,多半會驅逐、誅殺朝廷派來的節度使而自封留後,就連當初自認為天子藩籬,極力要保唐的王師範也是如此。可劉隱卻能接納空降過來的節度使好生供著,只不過藩鎮之主的位子,可以是你的,但是軍權,卻還是要牢牢把控在我的手中......

本來唐朝衰微時,從各處藩鎮徵收的貢賦來源幾乎都已斷絕,而劉隱也是屈指可數的設法年年進貢的地方割據君主之一。唐廷覆亡,他也是極力要與中原王朝修好關係。

李天衢心說伸手不打笑臉人,更何況現在打又打不著...也就莫不如做個順水人情。仍按遠交近攻的路數,與劉隱那一方勢力盡可能拉近關係。

然而正當清海軍來使楊洞潛面露驚喜之色,連聲說謝陛下隆恩之際,李天衢話鋒一轉,忽的又說道:

“清海軍西面,與原屬桂管經略使所轄的靜江軍藩鎮接鄰。不久前節度使劉士政為楚王馬殷殺敗,而只得降從。楚將李瓊則任靜江軍節度使,轄桂、宜、巖、柳、象五州之地;然而嶺南西道容、邕兩管之地原屬嶺南五府經略使所轄,為唐朝貶官流放的集中地,後世廣西省西部、南部與廣東省部分地區),則為清海軍劉節帥之地劉陟揮軍攻取......”

楊洞潛聞言當即面露警惕之色,連忙恭聲報道:

“陛下容稟,吾主雖知楚王先前便向上國稱臣,本來也無意與楚國兵戎相見。如今楚國取靜江軍,鄙鎮取容邕兩管之地,期間雖偶有衝突,但彼此也都甚是節制,若是陛下不願吾主與楚王再有戰事,乞望能降詔約束楚軍,鄙鎮也必然謹守邊境,而不會主動挑起戰端。”

劉隱與楚國馬殷也有領土爭端,不過陣仗規模鬧得不大,這我當然曉得。不過你們打你們的,我想插手的,也不是這一樁事......

李天衢心中念著,隨即笑言道:

“楊評事勿慮,朕相信劉節帥與楚王各有分寸,靜江軍、容邕兩管之地與黔貴諸多羈縻州府接鄰,當地局勢自然十分複雜,朕畢竟遠在汴京,到底不如楚國與清海軍更熟識黔貴諸州形勢,自也無心過問。

只不過...清海軍既取容、邕兩管之地,西面不也與安南都護府所在的靜海軍藩鎮接鄰了?聽聞當地出身的豪強曲承裕,趁靜海軍原本赴任的節度使獨孤損被迭配至瓊島之際,便宣稱統掌藩鎮,當時唐廷闇弱,也只得任從...不過至今為止,那曲承裕據靜海軍擁兵自重,一直不曾向中原稱臣,也未嘗不會有自號稱王的打算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