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給我住手!兀裡虎,你做什麼!?”
這邊契丹騎眾當中,有一撥人剛要有所動作,就有個頭人當即呵斥起來。他擎起馬鞭,指向那名為兀裡虎的漢子,又劈頭蓋臉的喝罵道:
“今番南下各部落,按令都須聽部族軍調派指揮,如有違者誤了大事,則格殺勿論!我沒要你出手,又呼喝個甚麼?兀裡虎,你到底長了幾個腦袋,膽敢擅自行事!”
那個被喚作兀裡虎的漢子臉上仍滿是不服不忿,他瞪目望向那契丹頭人,又怒聲道:
“巴剌頭人,我等雖是庫莫奚的小部落,不比迭剌部、遙輦等大部。今番一併前來,為的也是分得些南朝的奴隸財帛,可先前利處,已都歸大部所有,可我們也折了些兒郎的性命!
先前都已說定,這次幾處村坊的好處須分於我們。部落中族民可還盼著我們這些聽奉調令出征的兒郎些戰利好處回去呢!我不管那許多,趁著南朝漢人內訌,又哪裡有這等機會?誰還是阻攔,我便要打!”
“混賬!你不要命了?生得臉上的那對招子也不是瞎的,你可看清楚了,那不是燕國盧龍、橫海二鎮的兵,而是南面更強大的魏國派來的兵馬!”
那契丹頭人又是好一通呵斥,接連叫罵,勒令周圍蠢蠢欲動的族民切不可莽撞行事。
畢竟現在的契丹雖然又陸續征服了庫莫奚等部族,可還只是部落聯盟制,尚還沒有建立起帝國,如今的實力也還遠遠沒到可以與後周、宋朝硬碰硬的份上。
唐末五代的局勢再落,只憑一處藩鎮的兵力便能打得契丹不敢南顧...這種說法雖然稍顯誇張,但是也未嘗沒有一定的事實依據。
譬如坐鎮盧龍軍的劉仁恭,這些年契丹正趕上遙輦氏痕德堇汗掌權時節,又有迭剌部阿保機這等英傑打理軍政大事,可實力正值強盛的契丹每度南侵寇鈔,先是被劉仁恭調兵突襲,擒執契丹大部首領之子蕭翰,而後燕軍甚至主動出擊,又曾放火燒原,致使契丹不得留牧,被迫只得獻良馬以議和罷戰......
就連如今對契丹的協助翹首以盼的劉守光,當年戍守平州也曾設伏兵大破萬餘軍騎。如果不是橫海軍劉守文主動遣使邀請救兵,契丹諸部近年來也都沒打算南下犯邊襲掠。
更何況,當初屢屢使得諸部族民甚為忌憚的燕王劉仁恭,卻被魏帝李天衢輕易殺得大敗,而只得割地求和的訊息,契丹這邊也早有耳聞。
契丹眾部對待南面諸方割據的軍閥態度向來都十分複雜,一邊覬覦南朝的富庶,一邊骨子裡卻仍不免對強大豪橫的勢力有種敬畏的心思...當初對付劉仁恭尚且十分棘手,更遑論雄踞中原的李天衢,所以統領這一撥騎眾的契丹頭人甫一得知對面是魏國北上的猛將強兵,就壓根沒打算開啟戰端。
然而經兀裡虎那麼一鬧,引得契丹騎眾一通喧譁。淄青軍將士反應也是極快,一排排已經上弦的弩機頓時架了起來,吱嘎嘎的繃響聲中,搭在弦上的箭簇眼見也要被揚起,但凡前面那夥契丹騎士再敢踏前幾步,一通利箭弩矢立刻便要招呼過去!
“撤!快撤!切不可出手!”
那契丹頭人大聲疾呼,旋即喝令麾下騎士迅速撥馬回身之時,他還瞪了身旁的兀裡虎一眼:
“既然你們部落按調遣出征,好處自然也少不了你的。可是若莽撞誤了大事,于越怪罪下來,你以為還能保得住你部落的族民?阿保機于越早有令在先,咱們於橫海軍地界擄掠,畢竟與南面魏國統掌的德、棣二州鄰近,也切不可越界招惹強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