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唐末大軍閥> 第440章 魏帝李天衢?惹不起惹不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40章 魏帝李天衢?惹不起惹不起 (1 / 2)

“晉國那邊,的確要知會一聲。不過除了共同聯手,對付朱溫,朕相信還有其它一些事,也能與晉王達成共識......”

李天衢長聲說著,到底還是趁著燕國劉守文、劉守光內亂相爭之時,下旨命淄青軍藩鎮出兵挺進橫海軍地界。

而淄青軍如今實際掌控的棣、德二州,與北面接壤的橫海軍景、滄兩處軍州治下,也多有身披左衽獸襖皮袍的契丹騎士來往肆虐。當中擐甲戎裝披掛的甚少,大多騎兵身上裹著破舊的獸皮襖子,渾身也透出一股在苦寒之地磨礪出來的野蠻血氣。

更顯眼的是,契丹騎眾髡頭顱頂發,或是蓄著四周頭髮下垂後披;或是將頭顱兩側留著兩綹長髮結成辮子,伴隨著戰馬的顛簸一蕩一蕩著...也表示著他們的確是有別於中土漢家農耕文明的另外一個族群。

本來劉守文急請救兵,契丹諸部與依附於他們的吐谷渾人取金帛財物,是以僱傭軍的身份南下來耀武揚威一番。結果劉守光被打得龜縮於幽州,又遣使放話將許以更為優厚的回報...督管騎眾南下的幾個頭人心中犯起了嘀咕,當也很快的也發現觀望下去,也能謀取得更大的利益。

即便這個階段,契丹文明開化的程度要遠遠落後於中土,可是這也與人傻不傻完全是兩回事。契丹方面南下的首領當中,也不乏有狡詐精明之輩,意識到現在他們什麼都不做,劉守文、劉守光這對兄弟便會爭先恐後的不斷抬高條件,而爭取他們的援助......

天底下,當真就有這等好事。

想當年寇鈔犯邊,盧龍軍節度使劉仁恭卻也始終是契丹諸部十分忌憚的人物。草原上遇到黑災白災,賴以生存的牛羊牲畜大批死亡,為了爭奪水草豐美的牧地,同屬一個民族的兩個部落都不惜廝殺起來,為了自己族民的生計,他們當然要往南面寇鈔,犯邊擄掠漢人。

然而當初劉仁恭坐鎮盧龍軍,契丹諸部每一次襲掠,也都要豁出性命去搶去爭。

可是現在劉仁恭的兩個兒子,卻主動巴結上門來,可不止是送錢、送糧...甚至也已承諾只要能扶持他們當中任何一個執掌燕國,甚至不惜割讓出盧龍軍北面領土。現在只須暫做觀望,那對活寶兄弟就會不斷提出更誘人的回報,這又何樂而不為?

而在此期間,進入燕國地界的部族分為幾撥,化整為零,殺奔向各處城鎮鄉坊襲掠。這本來便是遊牧民族入侵農耕文明的老傳統,不止是錢糧,甚至鍋碗瓢盆等日常用度的器皿對契丹諸部而言也是稀缺,能擄掠來的漢民人口也將是收益很可觀的財富。

畢竟不止是青壯女子能賣個好價錢,按契丹于越耶律阿保機指示,擄掠來的漢人奴隸切不可無端殘害,他也會大肆收羅。擇選幾塊土地就交由漢民耕種,給他們個生計,還有機會汲取中土漢人手工業方面的開發技術,這才是為了本族利益的長久之計。

然而南面與燕國接壤的魏國淄青軍突然發兵北上,這也著實出乎正在橫海、盧龍二鎮大肆襲掠的契丹騎眾意料之外。

臨近滄州治所清池的一處縣坊郊野間,一陣陣急促的馬蹄聲自北面傳來,愈發的響亮。規模約莫千餘人的胡騎催馬賓士,呼喝聲接連不絕,每個騎士腰側、馬鞍的撒袋中羽箭裝得滿滿當當,他們手綽鋼刀長槍,帶頭的以契丹語正大聲喝令著,似乎是號令麾下兒郎趕得及些,不可放跑了眼前的利物。

經過先前輕騎打探,前方縣坊周圍還有幾處村落當中,還有不少漢人百姓居住。帶領這一撥騎眾的契丹頭人遂立刻決議前去劫掠錢糧、抓捕奴隸。

畢竟統掌橫海軍藩鎮的燕王劉仁恭長子劉守文,此刻正迫切的巴結部族軍大首領,只得低聲下氣的乞哀告憐。無論上面決議是幫劉守光還是劉守文,我縱兵襲掠你治下子民又怎麼了?你橫海軍可又敢有半點異議?

說到底是你有求於俺契丹,若沒這數萬騎兵相助,你又怎能壓制過你兄弟一頭?真要是把我等惹得急了,部族軍大首領掉過頭便幫劉守光對付你,你劉守文乃至麾下的將兵,又敢得罪俺契丹麼?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