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唐末大軍閥> 第1338章 經略白山河水,反對的呼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38章 經略白山河水,反對的呼聲? (1 / 2)

先是聽魏軍主將發出警告通牒,而中原王朝的艦隊旋即擺開戰鬥隊形。態度強硬、聲勢兇猛的直接朝著這邊撞來......

死皮賴臉的伎倆沒有半點用處,泰封國水軍當即亂作一團,然而是打是退,也務必要儘快做出抉擇,否則再遲疑一會,魏朝舟師施發的猛火油彈,便將落到他們的船隻上。

泰封水軍方面的主將又氣又急,對此卻毫無辦法,與中原王朝直接開戰,他也是絕對沒有這個膽子。是否當真要動武,估計國主王建也是不敢打的...至少現在還不是時候。

“轉舵...速退!”

眼下也來不及多做它想,泰封將領氣急敗壞的連聲叱喝,命令由他指揮的那三十多艘船隻趕緊調轉方向,迴避正面硬抗。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魏軍舟師掛起滿帆,全面加速,如此堂堂皇皇地直朝著開州港汊的方向駛去......

關乎是否要與契丹以外的勢力打響國戰,於前線統軍的將領不敢怠慢,立刻遣人火速趕赴汴京,稟說泰封國利用大光顯,已經有意欲佔據遼東的動向...李天衢聞報後便立刻意識到,如今的時局,已不同於史載軌跡,泰封國王建那廝,現在要吞併遼東的野心,較之正史線恐怕也會變得更為強烈......

畢竟契丹遼國,便與原來史載中的王氏高麗先後進行過三次大戰...王建立國之後,非但要繼承新羅別稱雞林)的領土,更是企圖將疆域擴張到鴨綠江南北地域,遂稱其“操雞搏鴨”之志,還給他的後世子孫定下了北拓疆土的國策。

如今泰封國支援渤海世子大光顯,並收納了大量的渤海遺民,這本來會使得契丹大為震怒。只不過當時後唐未亡,後來又有石敬瑭認耶律德光為義父,承諾願意獻出燕雲十六州,所以契丹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中原王朝那邊,也沒功夫搭理暗做手腳的王氏高麗。

結果後來雙方的邊界衝突愈發嚴重,王氏高麗得寸進尺,與契丹的國書中宣稱“上國之東京,皆在我境,鴨綠江內外,也我境內”...也都已恬不知恥地叫囂遼東遼陽府,都是我國故土了...而王氏高麗先後遣使往後晉、宋朝,意圖相約聯手伐遼,終於招致遼朝大舉發兵南下,幾次胖揍,打得王氏高麗服軟稱臣,而不敢圖謀北擴兼併遼東......

所以原本史載軌跡中的王氏高麗、如今的泰封國,在遼國強盛時期,都敢蹬鼻子上臉,頻頻加劇爭端...如今契丹正值風雨飄搖之際,王建又怎會錯過這個趁火打劫的天賜良機?

契丹遼朝,雖然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與中原王朝呈對持之勢,而且也有過入侵中原、屠戮漢民的暴行...但是這個帝國的存在,對於中華疆域傳承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就是粉碎了王氏高麗向北擴張的野心。否則後世朝鮮半島南面某國,叫囂中國東北自古以來是我國領土的無恥行徑也將更為猖獗。

李天衢心說我既然要兼併契丹,也意味著要接手這個屬於中國史的帝國所將肩負的責任...泰封國王建果然還是會有侵佔遼東,乃至東北全境的野心,那麼也便由魏朝代替遼國,讓泰封國知道他們又將付出何等慘痛的代價。

然而關於泰封國插手遼東時局,有意北擴疆土的動向,魏朝眾臣的反應,倒著實出乎李天衢的意料之外.....

“陛下,臣以為泰封國如果對我大魏恭馴順服,由其去與契丹爭鬥,北擴疆土倒也無妨...儘管觀望契丹、泰封以及意欲復辟的渤海遺民相互攻伐便可。”

汴京內朝大殿,李天衢先聽工部尚書任圜出言說罷,第一反應便是勃然色變...任由泰封國向北擴張,去兼併遼東疆土,這他孃的是什麼混賬話?

發兵收復前朝唐廷安東都護府故地,憑什麼要讓王建的泰封國白佔便宜?那石敬瑭喪權辱國,願割讓燕雲十六州於契丹,那也是因為對方勢大而有求於契丹...魏朝憑國力足以碾壓泰封國,那麼坐視外邦入侵遼東,這又圖個什麼?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