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量當前局勢,魏朝北面與契丹展開國戰。既然還有強敵牽制,按王延鈞想來,魏帝還要集中兵力於北方,提防契丹人的反撲,近期應該也不會對名義上仍臣服於魏朝的藩屬國出手...他雖只顧與鶯鶯燕燕,以及男寵歸守明在九龍帳中胡天胡地,幾天不下床,日日美酒、夜夜荒淫...連國事都懶得打理,哪裡還有精神去思量如何抵禦魏朝?
所以魏朝突然出兵,並且輕易經過入閩門戶險關,這一路下來又是勢如破竹...聽聞急報後,王延鈞從九龍帳中驚起,尚還駭得驚慌意亂之時,魏朝大軍,便已經殺至國都長樂府城下......
眼下王延鈞所能做的,也唯有每日遣人至外城巡檢城防軍務,責令長樂府守軍務必要死守到底。不過他也很清楚,國都大機率是守不住了。
而後唐、吳國、蜀國、南楚...等諸國亡國君王宗室,據王延鈞瞭解,除了吳越錢氏得魏朝賜封上等府第,受欽封賞賜待遇極高,諸如馬希範、王衍之流則與一大家子集中幽禁於大雜院中,日常用度幾乎與平民無異,這對於那些養尊處優慣了的亡國之君,當年的皇親國戚而言,生計也甚是困苦......
所以但凡還有退路,王延鈞便絕不打算歸降於魏朝,而要被押解至汴京去受辱受苦。
所幸當初父王任用能臣領榷貨務、招徠海舶,透過海路與新羅、占城、三佛齊,乃至印度半島諸邦有貿易來往...我閩國既熟識海路,如若萬不得已只得棄守長樂府,我攜嬪妃佳麗、金珠財寶乘船出海,即便只得流亡海外,也遠勝過被押至魏帝面前卑微乞饒,卻還是要被困在坊中了結餘生......仟仟尛哾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乘船走海路出逃,這是王延鈞所能想到即便長樂府失守,卻仍能擺脫魏朝控制的唯一一條後路了...畢竟當年他老子王審知建立閩國之時,於福州子城外又築羅城與南北夾城,北面橫跨越王山,並將南面九仙山、烏石山圍入城中,再開鑿了繞護羅城南、東、西三面的大壕溝,以形成“三山鼎峙,一水環流”的格局,趁著現在外城還沒有失守,正可以從長樂府東北面的港汊登船,而駛往閩江入海口。
本來由於長期宣淫縱慾的緣故傷身,王延鈞不但時常感到乏力疲憊,精力也明顯不夠用了,思維似乎也遲緩了許多...心慌意亂的他,這時才拿定了主意,心想也須趁早準備,多安排幾艘大船,最好能將宮中庫府內從民間網羅搜刮來的所有財寶,乃至後宮皇后、男寵、嬪妃、使女...最好再儘可能多帶上能差遣得動的宿衛將兵一併上路才是。
然而王延鈞正盤算著逃亡前須準備的具體細節時,他突然聽見殿外喧譁聲大作,目光再往外瞧去,就見一名內侍太監與幾個宦役跌跌撞撞的朝著這邊奔來......
本來失魂落魄,萎靡不振的王延鈞,在這個時候屁股就好像是被人就尖刀狠狠捅了一下,當即便從龍椅上躥起身來...他面如土色,又慌忙問道:
“外面何故慌亂?莫非是外城已經失守?這又怎麼可能?先是魏朝先鋒兵臨城下...直至今日,魏朝大軍不是方才抵至長樂府?即便魏軍勢大,可是以長樂府山在城中、城在山內的格局,非但城防堅固,並有山路環繞,魏軍又豈能一攻即破!?”
那內侍太監奔入內殿,因跑得急了,步履猛的趔趄,直接一記平地摔拍在了地上...他連滾帶爬的又往前躥了幾步,便尖著嗓子、帶著哭音地高聲喊道:
“大王!大事不好!王仁達慫恿外城守軍背反,開啟城門...又派遣各部倒戈的部眾,還要先魏人一步,分別撲往長樂府城中各處官邸,並朝著內城這邊殺來!”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唐末大軍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