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又有喝彩聲響起,其中有個軍健把大拇指一翹,滿面欽佩的贊說道:
“當真是虎父無犬子,隊正也不愧是符樞密使的親子,您這等控弦引箭的本事,只怕我所知的精熟弓手也都自嘆不如按史載符彥卿“嘗射獵遂城鹽臺澱,一日射獐、彘、狼、狐、兔四十二,觀者神之)!
要取沒有一絲疤痕的狐皮子,箭矢便只射穿它的眼睛,也當由最好的獵手來動手,想不到隊正仍是一射即中!”
得眾人交口稱讚的那個少年生得劍眉星目、面如冠玉,卻也並非是生得儒雅的奶油小生,年紀雖輕,渾身已透著股勃勃英氣,自然便是符存審的第四子符彥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聽麾下這員老兵稱讚,符彥卿謙遜的一笑,說道:
“趁著砍柴汲水、休歇整頓的當口,到底還是手癢,便趁機射獵些野物......”
畢竟符彥卿自小開始,便可說是重度痴迷打獵,按史載由宋太宗趙光義評述稱只如近世符彥卿,累任節鎮,以射獵馳逐為樂,由是近習窺測其意,競以鷹犬為獻。彥卿說而假借之,其下因恣橫侵擾。
由於酷愛豢養打獵用的鷹、犬,屬下窺察上意,即便有過失犯罪,便以此來換來符彥卿的赦免,遂肆意妄為,乃至侵害擾民。也導致手下有些人爭取他的信任,透過收取租賦中飽私囊,兒矇蔽得符彥卿一直沒有發覺,甚至導致他統掌的地界還成了官吏仗恃斂財的重災區。還驚動了宋太祖趙匡胤,直接從朝中派常參官去收取租賦,消除濫取租賦的惡習,並明裡暗裡的敲打了符彥卿一番......
雖然從小透過射來,也磨練出一手出眾的箭術,然而這個自小養成的習慣,卻也讓符彥卿這個五代名將在後來的確也有讓人詬病的地方。
不過眼下的符彥卿謹言慎行,他隨即又立刻說道:
“已順手獵了十幾只野兔,三隻獐子,再加上這隻狐狸,再知會伙頭一番,讓咱們騎隊的將士多打打牙祭也已足夠,也不可再耽誤了,還須趕快返回營寨才是......”
然而符彥卿方自說罷,他忽然聽到身後有人叫嚷道:
“你小子的箭術倒當真如此了得?不妨再露幾手,好讓本王再瞧瞧!”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唐末大軍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