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唐末大軍閥> 第940章 正史中不會交鋒的名將,如今也要分個高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40章 正史中不會交鋒的名將,如今也要分個高下 (2 / 2)

既然如此,要做戰略部署、制訂戰術這種事,就由符存審全權定奪便是。否則做為皇帝非要出來指手劃腳,臣子則不便反駁,到頭來反而還要誤了大事。

聽自家主公對自己如此信任,符存審雖已習以為常,當然不會似起初時那般感激涕零,可他也早篤定心志為魏朝彈精蠍慮、為李天衢鞠躬盡瘁...恭謹施拜過後,符存審轉過身來,便又朗聲說道:

“晉主善用騎兵,時常能揚長避短、避虛就實,想必他這次揮軍前來,意圖誘我軍出戰,再伺機殲滅。然而如今急於決戰的是晉人,我軍自可以逸待勞,與敵軍慢慢磨耗。連營內諸部兵馬,可加固寨柵,修葺望樓塢壁。我軍結隊為寨、結軍為城,並設下拒馬鹿砦,嚴陣以待。

畢竟由陛下親自統領的大軍兵力佔據優勢,且士氣高昂,各部將領只要能各司其責,即便晉人意圖破釜沉舟發動猛攻,也絕不可能一舉踏翻摧垮由我十幾萬之中所組成的連營。正如春秋時魯國曹劌所言,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如今晉主與其麾下將領處心積慮的鼓動麾下兵馬士氣,可是晉人有後股之憂,拖耗的時日一久,致使軍心動搖,士氣衰竭得也只會更快!

所以我軍且先全盤採取守勢,務必護住陣腳...晉人騎軍來時,便以弓弩擊之,即便有小撥敵騎冒矢石撞破營柵、殺入連營,我也自會調令部曲立刻殲滅!而晉軍眼見久攻不下,想必也會意圖派出輕騎,襲取我朝諸路軍旅後路的糧秣輜重,還還須做另一手部署......”

符存審從容不迫的講述準備與後唐帝君李存勖交戰的戰備部署,行營帥帳之內,一眾魏軍將領聚精會神的聽著,時不時也頷首稱是。畢竟符存審現在的地位,就相當於規劃魏朝戰略方向的大腦。而且這次帝君李天衢又發話由符存審全權指揮,在場眾將自知皆當奉命行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只不過李天衢再聽下去,心中也不由得感到有些感慨。因為符存審如此安排部署,卻也與他在史載線中,做為河東軍中的中流砥柱,而揮軍驅逐侵攻幽州的契丹大軍之時,所打出的那場以步軍為主的軍隊大敗騎兵的經典戰例有些相符:

存審步騎七萬會於易州...李存審命步兵伐木為鹿角,人持一枝,止則成寨。契丹騎環寨而過,寨中發萬弩射之,流矢蔽日,契丹人馬死傷塞路。將至幽州,契丹列陳待之。

存審命步兵陳於其後,戒勿動,先令羸兵曳柴然草而進,煙塵蔽天,契丹莫測其多少。因鼓譟合戰,存審乃趣後陳起乘之,契丹大敗,席捲其眾自北山去,委棄車帳鎧仗羊馬滿野,晉兵追之,俘斬萬計。辛丑,嗣源等入幽州。

這一次符存審預判李存勖會主動來攻,而他這不也是要先紮下陣勢,就專候著敵軍前來猛攻,再待對方氣衰勢沮時大舉反攻的打法十分相似?

按說符存審第四子符彥卿,本來自小應該會成為李存勖的親信,得以出入其內室。而在興教門之變當中,絕大多數護駕侍從都已逃離,符彥卿做為僅剩十餘人中的一個拼死護衛李存勖,直至李存勖身死之後,他伏在屍首上慟哭一場,才黯然離去...如今他卻是做為李存勖的勁敵魏朝帝君要重用的軍中後起之秀,而要與後唐成為敵手;

而符彥卿的父親符存審,與原本的命途軌跡不同,也從來沒有被李克用收為義子而改姓李,他更不會是十三太保中的九太保...終究也要走到後唐的對立面上,而且要用按原本軌跡會為河東李家殺潰契丹的相似戰法,這次卻是要用在後唐帝君李存勖身上......

不過即便不是形勢對我魏朝更為有利,符存審、李存勖這兩員走正史線也根本不會成為敵人的名將,如今既註定要分出個高低...還是前者的勝算會更高些吧......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唐末大軍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