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就算當初也曾如朱溫一般,趁著原本統治魏博軍的鄴王羅紹威要求協助出兵平叛,而血洗那處藩鎮的軍閥牙將世家...可是按原本的史載軌跡走,梁將楊師厚做過魏博軍節度使,而他死後藩鎮又反了,叛兵擒拿挾裹節度使背梁投晉;而後後唐滅梁,魏博軍還是要反,甚至還是導致李嗣源出兵征討期間,被麾下黃袍加身也造了反,乃至因京師守備空虛,而致使後唐皇帝為李嗣源所殺的誘因之一。
所以李天衢知道就算如朱溫那般將魏博牙將世家斬草除根,可是那處藩鎮的牙兵耳濡目染,內部極為抱團,對外非常排斥。除了楊師厚等極少數能鎮得住他們的名將坐鎮,似乎稍有不滿便要譁變叛亂的特性仍是深入骨髓......
所以魏博軍藩鎮除本地尋常百姓之外,牙軍各部降兵與其家屬,魏朝也早已下旨徹底將其打散,而零零散散編入各地部曲。當一個抱團的集體徹底拆分,也就很難再鬧出什麼么蛾子來...而魏博降軍中如若有人不願就搬離故土,愛幹就幹,不幹滾蛋。倘若藉機鬧市,視情節嚴重,就直接砍了了事。
所以王景仁現在統領的軍旅,雖然也不乏久經戰陣的老兵,可說不好聽了,的確也是七拼八湊起來的。王景仁自知他當年是被吳王楊渥那小兒被逼得敗逃出走,以降將的身份投魏,魏帝李天衢未封他做一處藩鎮節度即便合情合理...可是王景仁包括他麾下這些轉調至魏博軍地界的不少將官,也都是卯足了勁要建功立業,盼著朝廷復設魏博軍,而讓朝廷承認他們藩鎮節度與牙將的地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畢竟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兵,而在這年頭,但凡是個將軍,幾乎都想做權掌一方的節度使,這也是常態......
所以王景仁摩拳擦掌,就等著後唐軍隊殺來,並且大敗敵方,才能於戰功薄上再添上一樁大功。按他所想,如今己方軍旅已經佔據高處,且先以逸待勞的拖耗敵軍氣力,再從高處集結兵力驟然殺出,想必也能殺得這一路後唐軍旅鎩羽而歸。
王景仁滿眼的躍躍欲試,而他眺望下方敵陣中打出的軍旗,又聽上前確認的軍校回來稟說之後,王景仁心中不禁嘀咕道:
聽那人名頭,看來還是晉王李存勖重用的將領,能擒殺住他最好,正要立下這樁大功...可是後唐帳前親衛,兼京畿步軍都指揮使李紹瓊?這廝又是什麼來頭?
王景仁當然也曾聽說過,晉國先主李克用廣收義兒,而為他們改名都要帶個“存”字或者“嗣”字。而如今後唐皇帝李存勖延承他父親的風格,即便不是義父義子關係,可是也常好給降從、轉投的將才賜姓改名,其中似乎只除一人例外,其餘也都是“紹”字輩的。
所以王景仁看到李紹瓊這個名頭,不但知曉這並非是對方的本名,也知道他也是後唐帝君李存勖打算重用的軍將。只是王景仁卻不清楚這員敵將本來喚作什麼,又有什麼本事,能被李存勖提拔做他的親軍將官。
王景仁的確不知道,那個如今名為李紹瓊的後唐軍將,本來卻在魏朝殿前司軍中效力。
那個人,也正是先前只因有衝突口角之爭,便夜潛門戶,殘忍屠殺了他上官一家滿門後出逃...而驚動了殿前司都點檢使王彥章,而激得王鐵槍大發雷霆之怒,有機會也勢必要拿住他典刑正法的叛將萇從簡。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唐末大軍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