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唐末大軍閥> 第739章 賄貨公行那樁事,鉅額贓款,要不給您報個賬?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39章 賄貨公行那樁事,鉅額贓款,要不給您報個賬? (1 / 2)

韋莊情知話已出口,也就只能說個清楚。然而他下了決心,終於直言自己所認為魏朝內部所形成的隱患之時,李天衢聽了,卻不住莞爾一笑:

“內侍省都知王稟恩,雖然乃是陛下親信宦臣,可是此人以寵臣自負,老臣已知他非但窮奢極欲,更是倚仗聖寵貨賂公行,無論公卿樞要、州府官僚爭相攀附,達官顯貴,紛紛以重金賄賂,已是敗俗之甚也!

如此長久以往下去,朝政也難免亂濁,販鬻官爵、貪濫成風。而權臣暗通宮內嬪妃、宦官,彼此上下掩匿包庇,而矇蔽聖聰。老臣斗膽,但也只得直言進諫,若不肅清此等邪風,則朝廷也將日漸糜爛。是以...還望陛下明察!”

我說韋莊怎麼今日慷慨激昂的要直言進諫,倒還有幾分悲壯決絕的意味。原來他篤定心思要直諫的,倒是由我直接提拔的內侍省都知王稟恩與官場上那些有別樣心思的臣僚搭上了線,並早已廣開始賄賂這樁事......

可是這老爺子卻不知道,王稟恩見了哪個公卿重臣,又收了多少重金賄賂...回過頭來,基本上也都是要向我“報賬”的......

李天衢尋思著,也更覺得韋莊卻是忠心可靠,心想魏朝朝堂已經出現帝君身邊的權宦受賄斂取暴利,這在官場上,在臣僚之間也已經形成一種心照不宣的秘密。有人趨之若鶩,也意圖斥重金巴結皇帝身邊的紅人,以滿足他們的目的;而韋莊思前想後,站出身來會對自家主公直言這股邪風歪氣有害於朝廷社稷,實則這也極是難能可貴的。

而本來韋莊相對更善於治理國政,並不似張全義那般長於開拓,所以李天衢便一直留他在汴京朝堂中任職。畢竟也是到了花甲之齡入仕,時至今日年過古稀,能不折騰的話,這老爺子儘量也就不要折騰。

也正是因為一直在汴京安住,韋莊御史臺這等專管糾察彈劾官員、肅正整頓綱紀這等中央監察機構。所以朝廷內一旦出現什麼敗法亂紀的風氣,他也必然會知曉,而且已到了不得不直接向皇帝稟奏的程度。

可是從古至今歷朝各代,官場上這些事層出不窮,知道是一回事;可是怎麼應對,卻是另外一回事。

至於韋莊終於把心中的憤懣向李天衢吐露清楚,實則他內心仍舊有些不安。畢竟那個權宦王稟恩的身份相對特殊,他所在的內侍省專管宮廷內部事務。換而言之,就是與皇帝朝夕相處的群體,而他能做到內侍省都知,也必然是帝君最為寵信的近臣之一。

不管在什麼朝代,即便朝堂中的臣子會因政見不合、利益衝突而爭權奪勢,可是針對的目標若是後宮中嬪妃、宗室...乃至宦臣的群體,就算是地位尊崇的達官顯要,也都會有太多顧忌。因為那也相當於涉及到了皇帝身邊的私事,稍有不慎,也必然惹得帝君震怒。

伴君側而居朝堂,可不是你指證誰是鉅貪弄臣,皇帝但凡有個明君的好名,便會立刻認同你懲治奸佞那麼簡單...韋莊心中暗歎,即便他認同李天衢的確是開國英主,可是韋莊也不能確定,他所效忠的君主當真能完全做到為國事而不徇私情。

何況這般時節,雖然那句所謂的“男人有錢就變壞”還沒流傳開來,可就只是唐末至諸國林立的世道,便有太多曾經打下一方江山的君主得權得勢之後,便迅速腐化的例子。

即便韋莊尚還不知道那個已經異軍突起,並且公然稱帝勢必要與他魏朝抗衡爭霸的李存勖前半生河東戰神、一代雄主,而後半世卻是誤國昏君的生平事蹟...可是諸如其它例子,尚還有當年大唐一代名將,被世人贊作落雕御侍的渤海郡王高駢;

以及殺入蜀地一統兩川,起初勵精圖治、治政撫民,如今卻已聽聞愈發昏聵,而開始橫徵暴斂的蜀帝王建;

還有那朱溫雖然絕稱不上正派人物,但的確堪稱亂世梟雄,晚年也愈發的荒淫無道,不但爬灰那等有違人倫的歹事都能幹得出來,還任由趙巖、段凝等國戚權臣,甚至他寵幸暗通苟合的一介娼婦貪斂聚財,受賄橫行...彼時梁國可還有輔弼之才的敬翔尚且無可奈何,而受打壓排擠。

而朱溫本來也十分主意治理國政,而御下暴戾嚴苛,就算功勳宿將,真要是惹得他不快,就連把馬養瘦了照樣要砍腦袋...結果趙巖、段凝、劉氏之流後來就在他眼皮底下橫行枉法,也足以看出無論你是英主梟雄,未必會一直一成不變,也不一定真能做到嚴明無私。

這般例子還有太多,按世間俗語民不告官,然而官也忌憚去告皇帝身邊寵信的近臣的道理,韋莊自然懂得。而經過短暫的沉默過後,李天衢忽的開口說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