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病逝,張漢傑與張漢融、張漢倫兄弟三個固然悲慼。而讓他們更抓心撓肝難受的是,本來這段時日下來,他們也都已與魏朝太子李繼志打得火熱,彼此的關係也是愈發的親密。
以功勳將門衙內子弟的身份,又與很有可能要成為國家嗣君的太子交情極深。按張漢傑等人合計,即便方今帝君李天衢身子骨還硬朗的很,可是他終究也會有駕崩的一天...而他們哥幾個身為年輕一輩,就盼著能夠得到未來帝君的寵信而攬握大權,結果就因為他們父親的離世,不得已只得暫時遠離汴京,誰知道在此期間,又會不會有哪些公卿朝臣、衙內子弟能討得太子歡心,而取代他們哥仨的地位?
而且遠離富庶繁華的汴京,要到父親張歸霸陵墓前搭小棚子,睡草蓆、枕磚塊,粗茶淡飯而不可飲酒,也不得與妻妾同房,不聞絲絃音樂,不得設宴、不洗澡、不更衣...想到服喪告丁憂守孝的那些規矩,張漢傑、張漢融、張漢倫三人都是一般心思,低垂著張苦瓜臉,心裡當然是百般不願。
而李天衢冷眼環視張家兄弟三人一番,心說即便這幾個佞臣早晚要懲治,可畢竟張歸霸屍骨未寒,而張歸厚、張歸弁這兩個叔父尚還健在...要把握真憑實據,肅清朝廷隱患也是以後的事,眼下也不宜拿他們幾人開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略思忖一番後,李天衢遂出言道:
“你們兄弟三人,也理當為父親盡孝服喪,便早些準備趕往貝州清河家鄉故里去吧...守孝期間,朝廷這邊自會寄存爾等俸祿,待告丁憂服喪期滿,再返回汴京,仍按原職錄用。”
張歸霸的籍貫出身清河縣,倒與水滸裡的打虎武松是同鄉,也正好處於魏朝所掌控的魏博軍治下。所以張漢傑等兄弟三個自知沒有任何理由推脫,也只得叩拜稱是。
畢竟魏朝官員告丁憂守孝的制度,目前仍沿用唐朝《唐律疏議》的法例,如若不肯為父母守喪,非禮不孝的行為也正嚴重違背了這般時節集的道德禮法。如有違之,除了動用笞刑之外,視情節嚴重還要判處徒流一年到三年不等。
而張漢傑等三人被他們的叔父入宮稟奏,李天衢也是直接放話讓他們暫時卸職,北上至清河縣為張歸霸服喪守孝。既然魏朝皇帝瞧在眼裡,張漢傑、張漢融、張漢倫就算心裡叫著苦,再是不情不願,也不敢動什麼歪心思違背禮法。只能盼著服喪這二十七個月,能夠儘快的熬過去才好......
身邊暫時沒有這等諂媚佞臣巴結,李繼志那小子...又是否仍能繼續端正言行?只不過張漢傑這三人,早晚也還是要回來的,無論是他們幾個,還是其他善於逢迎巴結、媚上欺下的賊子,又要如何辨識忠奸...這其中的道理,他也必須靠自己領悟才是......
李天衢心中尋思著,而張歸弁與他這三個侄兒旋即告退離開,畢竟還要操辦張歸霸的靈柩棺槨運回家鄉故里,至祖廟陵地安葬的喪事。
而念及張歸霸以往與自己的來往經歷,李天衢再獨處時,也不由甚覺傷感。不止感嘆無論當世豪傑、販夫走卒,人也終究免不了生老病死...然而麾下這員宿將的離世,也給他提了個醒,因為估算張歸霸正史線病逝的時間,也正與現在大概吻合。
而且也不單單是張歸霸,李天衢也意識到自己麾下還有些文臣武將的陽壽,如若還是按著他們原本的命途軌跡,那麼再過不了許久,也將走到盡頭了......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唐末大軍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