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人君子,也實在難以成為挫敗群豪,而還天下治世的帝君雄主。將軍非議我朝先帝品性私德,可在下卻一直認為,先主有雄才大略,是最有可能撥亂興治的國君明主。只是在下卻沒有料到,魏帝同樣能掃蕩群雄,並且異軍突起,直至斷絕我大梁國祚......”
提及到主公朱溫的畢生死敵李天衢,敬翔臉上也並沒有流露出任何恨意,只是以鎮定平和的口吻再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國有興衰,王朝更迭,江山易主...乃天下大勢所驅。而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既然魏帝勝過我朝先主,兼併大梁,在下也無怨言。只是聽聞晉國李亞子繼位以來,非但攻城野戰,無不親當矢石,更是勵精圖治,欲振興晉國霸業。天下亂世紛爭,想必還會再持續一段年月......
而我梁朝,既已敗亡,今少主伏劍於宮宇,縱蒙新朝寬胥錄用,在下已向將軍表明心志,也再無面目苟活於世,是以懇請將軍成全。”
敬翔娓娓說罷,便不再言語,而是靜靜等候著康延孝的答覆。
康延孝凝視過去,就見敬翔雙目清澄,面色沉靜,也意識到無論如何威逼利誘,對方也是決計不肯降從的...以敬翔的身份與聲望,若不肯投降,本來也須免除後患。而他執意要自裁以盡死節,那倒也省事了......
而聽敬翔一番言語下來,即便是各為其主,康延孝對他或多或少也有幾分敬重。也沒有必要非得擒執看押讓他受辱,不妨就遂了這個執意要以死殉國的盡節忠臣的心願。
尋思罷了,康延孝遂點了點頭,說道:
“敬相公既然心意已決,而終不能為我朝所用,那...就請自便吧。”
敬翔聽了,臉上倒露出一抹恬靜的笑容,他隨即向康延孝躬身作揖,便道:
“多謝將軍,在下甚為感激。魏朝也必會厚待原梁國治下黎民,而想必魏帝不會大肆治罪屠戮其他梁朝臣子,乃至禍及宗族血親。在下別無顧慮,也能安心的上路了......”
是夜,梁國國都長安為康延孝所部魏軍攻破。皇帝朱友貞命控鶴軍都將皇甫麟取他性命,早在魏軍攻入皇城之前便已慚然身死...雖然幾乎所有梁國舊臣投從歸降,可唯獨昔年太祖皇帝朱溫的首席謀臣敬翔執意赴死,仍舊按他原本的命途軌跡,而於自己的府邸中懸樑自盡了......
只不過與史載軌跡不同的是,敬翔並沒有因為是輔佐朱溫居功至偉的開國元勳,而按史載他家族親屬也都落得個“數日後,並其族被誅”的下場。康延孝也吩咐府邸中僕役好生收殮敬翔的屍首,傳喚他親族擇日安葬。
而長安為魏軍所佔,梁帝殞命、國祚斷絕的訊息,很快便也傳揚開來。不出十日的光景,便已傳到了統領梁國六萬兵馬龜縮死守的段凝耳中......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唐末大軍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