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驍聽了,也立刻回道:
“陛下厚待功臣,偏偏那劉知俊卻不識好歹!而由臣安排的密諜,眼下一個於淄青軍藩鎮當中任館驛巡官,另一人擔任排陣使,算得上節度使身邊的屬官,也便於劉知俊那廝每日言行。而那劉知俊眼下固然不敢公然指責陛下,可是聽聞他比起其他藩國,我魏朝大國藩鎮節度,卻更受朝廷掣肘,故而也時常口出怨言。
更兼前番他冊立親子劉嗣彬為淄青軍節度副使,意圖世襲藩鎮。可朝廷也一直未曾下詔正式冊立,還有徐泗軍張歸霸張節帥遣張漢倫、張漢融、張漢傑三子赴京入朝,以表心跡...劉知俊聞訊之後亦曾酒後醉言‘我等為陛下打下江山,世襲皇位司掌天下,卻為何容不得我等功勳子嗣世代坐享一方榮祿’?
而陛下賜封高將軍為橫海軍節度使,又任命王將軍統掌魏、博等四州兵馬,劉知俊也疑心朝廷是有意要節制他統掌的藩鎮。更兼淄青軍下轄登、萊等州府,可當地海運市舶司,卻是由朝廷直接掌控,他不能得享海貿關稅財賦,因此也頗有不滿......”
張駿娓娓道來,倒聽得李天衢不由氣樂了。這不問不知,結果一問便知曉原來劉知俊早已有頗多不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而且對於疑心病很重的人,無論是你做什麼,也總會讓對方猜忌你是否在算計他。李天衢心說我也可以將你北調接管其它藩鎮,可你劉知俊如果不得不離開已經經營一段時期的地盤,不是還要鬧脾氣嫌我處事不公,而怠慢了功臣?
李天衢冷冷一笑,又沉聲說道:
“朕明白了...劉知俊嫌他這個節度使不及他國藩鎮勢大,只想著在當地隻手遮天,還要世襲統掌一方。而晉國那邊,若是也察覺到劉知俊似對我朝有些不滿的話......
幾番來往下來,如若許諾劉知俊肯歸附晉國,那麼將完全掌控藩鎮民、財、軍政大權,且完全可以自行冊封官員,不受朝廷轉運使、提點刑獄使...等司署約束,還承認由他子孫世代統掌一方,那麼劉知俊也很難不動心。即便背魏投晉非同小可,可是他要謀取更大的權利,便極有可能接受晉王的招撫。”
說到底還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晉國有個昭義軍李繼韜,可己方勢力這邊,也有個淄青軍劉知俊。他們不滿足以現狀,仍嫌身為藩鎮節度使所能掌握的權力、財富不夠,也到底不免要背叛自己本來效忠的勢力。
李天衢心道自己要溫水煮青蛙,逐步削減各處藩鎮的權勢,也絕對不能縱容遷就劉知俊這等功利心更重的宿將。何況他們二人也並不算是個例,自打唐朝時節藩鎮林立,直至如今亂世,一直要索求更多的利益,而不惜與中央朝廷對立的軍閥節度,也早已是數不勝數。
然而我正等昭義軍李繼韜叛離歸附,你晉國倒也算計起我朝淄青軍的劉知俊...彼此這還沒公然宣戰呢,暗地裡這就是已經開始互相傷害了。
而眼見李天衢面色已愈發不善,張驍又湊上兩步,前探身子,在他眼中也已流露出森然殺機:
“陛下,既然劉知俊那廝暗通晉國,又早已對朝廷有頗多不滿...早晚也必將是個禍害,那麼陛下又打算何時動手,而徹底剷除掉這個隱患?”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唐末大軍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