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唐末大軍閥> 第708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08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 (1 / 2)

可嘆李嗣昭一代名將,按李天衢想來,憑他領兵打仗的能力,大概也能與符存審、周德威等將才相提並論。而兵無常勢,他再是指揮若定,可親身趕赴殺陣,也終究難免沙場陣亡。

偏偏李嗣昭死後,他的次子李繼韜卻是個熱衷於造反作死的二五仔...只怕李嗣昭泉下有知,想必恨不得要從墳頭中爬出來狠狠掐死那個孽子。

李繼韜就是屬於那種典型將藩鎮錢糧視為自家財產、牙軍視為自己的私兵,只要感覺到中樞政權索要得多,而傷及自身利益的話,便立刻會生出異心的亂世軍閥...不過他如果掌控昭義軍脫離晉國,唯一的選擇,也就只能以魏朝為靠山。

李天衢心說這對己方勢力極為有利,不過如果魏朝如若接受昭義軍內附的話...也將意味著兩大國之間,所維繫表面上和平的關係會徹底打破。

該來的,也終究是會來的。晉國又拿下趙國,在河朔地界與魏博、橫海等鎮已呈對持之勢。李天衢也很快做下部署,任命白馬銀槍高思繼為橫海軍節度使;大將王景仁,則為魏、博等河北四州都知兵馬使,調撥軍旅屯戎各處要隘,如果盧龍、成德...乃至又倒向李存勖的北平國義武鎮稍有動彈,也將立刻做出反應。

至於北平國那發動兵變囚禁義父,而繼承國主之位的王都...他固然會向李存勖示好,而表現的極為殷切。

可是按原本的軌跡,王都到底也走上了他義父王處直、義兄弟王鬱的老路,而意圖已契丹為援。還請求先前為了嗣君之位而爭得頭破血流的王鬱穿針引線,結果卻招致王晏球前去征討,殺得契丹僅剩十餘騎狼狽北討,而後經過消耗攻堅戰攻破定州安熹,王都歷經巷戰慘敗,遂帶著家眷在府邸中縱火自焚,而致使北平國祚覆亡。

所以王都現在雖倒向李存勖一方,可待他以為時機成熟時,也會選擇背離晉國,還要興風作浪。

至此魏朝方面,由揚武軍葛從周、魏博王景仁,橫海軍高思繼構成北面針對晉國部署的陣線。

葛從周自不必多說,他本來很多經典戰例,就是與晉軍征戰殺伐所打下來的;王景仁本為吳王楊行密心腹,也是慣於衝鋒廝殺的驍勇悍將;而高思繼所統掌的橫海軍與北面盧龍軍接鄰,他高家為燕地豪族出身,在當地素有威望。更何況高思繼與河東李家的關係本來就十分微妙,正要在戰場上相見,也必然會針鋒相對的要往死裡打......

然而李天衢相繼下達任命委派旨意,數日過後,巡院侍衛司總管張驍親自前來稟奏一樁機密事宜,卻也登時讓李天衢滿面陰霾

“陛下,安插於淄青軍的密探報說,劉知俊這些時日,暗地裡與晉國使臣來往得也十分密切啊......”

腦後應是生著反骨的劉知俊,即便也可說是魏朝的開國元勳...可是少了王重師等袍澤在旁施加影響,這廝到底還是會生出變節背叛的心思?

還好早知其為人秉性,即便劉知俊有心提防,刻意要培植自己能夠信任的嫡系。無論是當初接管由王師範統管的淄青軍,還是因為遭受梁軍大將楊師厚伏擊而傷亡慘重,戰後牙軍需要整編重組之時,李天衢吩咐張驍相繼安排密諜調撥至淄青軍藩鎮。

這對於劉知俊而言,當然也是防不勝防。他斷然不會知曉,自家主公李天衢從一開始,便知其骨子裡就帶著易反易覆的特性。

可是即便劉知俊已有背叛的打算,好歹也總要有個理由。李天衢心說已待他不薄,那麼劉知俊又因為什麼勢必要反?

李天衢面沉如水,沉吟了片刻之後,便向張驍問道:

“安插進淄青軍的密諜...至今也已有一段時日,他們可曾探聽得,那劉知俊對朕到底又有何不滿?”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