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唐末大軍閥> 第621章 敬翔輔奸雄,成帝業。明節竭忠,亦可稱忠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21章 敬翔輔奸雄,成帝業。明節竭忠,亦可稱忠賢 (1 / 2)

朱友貞不明白敬翔所說保不住梁國國祚,卻要想方設法保住他的性命又是何意。但是如今絕望已極,當真已是沒有任何辦法,朱友貞也只得哀聲說道:

“方今國難臨頭,縱然九泉之下也實愧見父皇...過往親信奸佞,未曾聽愛卿上諫忠言,方知鑄成大錯,悔不當初。而我朱家基業若不能保全,此皆朕之過矣...而愛卿有何良策,望請明言!”

“老臣慚愧,何來良策?只是依如今這等形勢,為保全先主後嗣,也只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罷了......”

敬翔嘆聲說著,忽的又道:

“陛下,倘若殺至長安城下非是魏國大軍,而是晉人...我等又將是如何一番處境?”

朱友貞一愣,也立刻回道:

“我朱家與河東李家乃是不共戴天的世仇,若是晉王李存勖攻破長安,朕自然寧可儘早自裁,而不願落到仇人手中受辱...可是魏帝李天衢,雖然不及河東李家那般與我朱家仇怨深重,可也依然是我梁國世敵,他又如何肯放過朕?若是魏國攻佔長安,與其被敵軍擒執住受死,朕也仍當先行以死謝罪......”

敬翔聞言,卻搖了搖頭:

“陛下,我朝今番之所以國祚難保,不止是因鎮國軍潼關倒戈投降,而致使我梁國東面天險門戶大開,猝不及防,而讓敵軍殺入腹地...也是因為魏、晉兩大國一併興兵來犯,我軍實難抵擋......

然而無論是魏國與晉國,如果未與另一方聯合侵吞我梁國疆土,而只是單方面侵州掠地,而殺至長安城下之時。老臣這條計策,也決計不會管用...可正因為魏帝李天衢、晉王李存勖一同舉兵,又是魏軍先於晉軍殺至長安...陛下這才有餘地同魏帝周旋一番......”

眼見神情悲慼的朱友貞臉上又流露出幾分困惑,敬翔便又幫他剖析眼下的形勢:

“雖然大軍壓境,以我梁國如今軍力,也實在與兩大強敵抗衡。但是臣觀城下魏軍雖然來勢洶洶,實則不過數千騎眾,即便如今長安守備空虛,但是尚有一萬五千兵馬據守,也不至輕易讓敵軍攻佔城關。

何況我朝尚有董璋奉命西奔至鳳翔府等諸處州府,招聚勤王兵馬。只是蜀國、定難軍、吐蕃諸部皆不足信,我朝僅憑目前的軍力。只怕尚能與魏、晉抗衡一時,但也終究難以扭轉覆亡之勢...只不過,臣死罪,只得說我梁國國祚雖然終究難以延續,可是早一時亡、晚一時亡,還是上表自去帝號,亦或死戰到最後一刻...這些事,眼下尚還是陛下可以做主的,這也就是我梁國...能夠與魏帝談判交涉最後的砝碼。”

然而眼見朱友貞臉上一副哭唧唧的模樣,眼中仍滿是大大的疑惑...敬翔心裡暗歎了聲,不由念道:

方今陛下雖然喜好結交儒士,但他不止是輕信寵任誤國奸佞,真要論及謀權機變之道,休說是比起先主...乃至他早晚的兄長郴王,甚至其他先皇膝下的親兒義子都還相距太遠...這等強敵環伺的險惡世道,縱然無眼下這般國難,這大梁,的確終究是難以保全了......

可他到底是先主的子嗣...敬翔嘆然念罷,隨即又道:

“陛下,魏國與晉國今番一併集結重兵,勢必要覆滅我大梁,可他們名義上雖然仍為同盟,但彼此的態度也不同於以往。臣聞晉王一邊揮軍猛攻牛節帥死守的蒲津關,又迫不及待的意圖儘快經黃河渡口揮軍南侵,然而由他派出一路迂迴侵掠的偏師,卻被魏軍阻扼住南往的道路。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