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由於寇彥卿身長八尺,且表字為俊臣,人如其字,不但長得俊...還聲若洪鐘。又善騎射、好書史,按史載“復善伺太祖之旨,凡所作為,動皆雲合”...是以讓朱溫發出寇彥卿為我而生的感慨,還賞賜名曰一丈烏的寶馬於他,也足見其甚得寵信。
只不過...梁國其他在史書上留名的功勳宿將,都曾留下過出眾卓越的戰績。反觀這寇彥卿...除了當年朱溫討伐李茂貞時與岐軍對陣,寇彥卿躬擐甲冑,騎乘著朱溫賜予的一丈烏寶馬,在陣前馳騁耀武揚威而充當拉拉隊之外。若是按他正史線交出來的戰績則是:
梁國兵發淮南,寇彥卿先為當地土豪所敗;再攻廬、壽二州,皆不勝;遭遇滁州刺史伏擊,軍中射死射傷者無數,寇彥卿兵折力殫,也只得鎩羽而歸......
所以當李天衢得知由寇彥卿接管靜勝軍之後,便預料要去耀州等地並非難事。因為寇彥卿在他看來,不過就是長得好看,還善於揣摩上意,即便練過武、好讀書,但與其是否善於統兵打仗也是兩碼事。何況按史載對這廝的評述“貞幹明敏,善事人主,然怙寵作威,多忌好殺,雖顯立功名,而猶為識者之所鄙焉”...這還帶著些佞臣屬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看來朱溫即便是御下嚴苛好殺,但也免不了要看人下菜。寇彥卿按原本的軌跡就算熬資歷的確也曾做得一方節度使,本來的命途會在梁末帝時節病逝。雖然對梁國朱家算是忠心耿耿,但也不是什麼要與其交鋒會十分棘手的勁敵。
然而靜勝軍耀州,也素有長安的北山鎖鑰之稱。魏國大軍已經殺至境內,無論是長安還是梁國其它州府也絕不會無動於衷...而據快馬傳報軍情,李天衢得知還有另一路晉軍迂迴殺入耀州境內,看來也是意欲爭先搶地盤。而統領這一撥軍旅的主將名頭,也立刻引起了他的注意。
“麟州刺史折嗣倫,統領兩萬兵馬,揮軍從經過黃河渡口南下,很快也將進入耀州地界......”
李天衢在看到折嗣倫這個名頭,也不由的雙眼一亮。按先前收集到的情報,目前已知的是折嗣倫之父折宗本在唐僖宗年間曾任振武軍節度使,領綏、銀、麟、勝等幾州,所以他也算是將二代的身份。
看來李存勖的確十分不甘心,他既要猛攻蒲津關,又要往北侵吞延州等地...而且仍不願讓魏國趁勢奪取長安等極具戰略意義的重城。不等過黃河古渡口的船隻齊備,也要儘可能的預先調遣軍旅向南,打算儘可能的攪亂局勢。
而折嗣倫這個生在唐末至五代初期的人物,雖然算不上什麼在後世知名度很高的名將。可是他的後人,以及歷經幾代形成的派系在後世的名氣卻要大得很。
楊家將第一代楊繼業楊老令公妻室佘太君的歷史原型,本來在後來宋朝同樣是累代將門的折氏出身。同樣有別於尋常大家閨秀,她研習兵法、頗通將略,協助父兄練兵鎮守,也有巾幗英雄的氣度......
而嫁於楊業投至北漢,而後又歸順於宋朝,並在外統軍征戰之時,折氏在楊府內點撥僕人、使女習武磨練身手,習研排兵佈陣,大概也可說是後世演義評書中“楊門十二寡婦破陣”、“燒火丫頭楊排風大破遼軍”的出處。
而那折嗣倫,正是楊家將“佘太君”的曾祖父,同樣也是北宋折家軍的先祖。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唐末大軍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