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唐末大軍閥> 第572章 新的吳王,楊渥的作死之路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72章 新的吳王,楊渥的作死之路 (2 / 2)

※※※※※※※※※※※※※※※※※※

自楊渥繼承吳王的位子之後,吳國那邊陸續又有訊息傳來,李天衢聞訊之後連連搖頭,甚至有種歎為觀止的感覺。

因為李天衢也忍不住懷疑:楊渥那小兒當真自以為能鎮得住吳國那些功勳宿臣?他的行徑,怎麼越看越像是主動作死啊......

聽聞自他父親亡故之後,便如脫韁的野狗放縱行跡的楊渥非但愈發驕橫奢侈,而且親自組建新軍,號為“東院馬軍”,並廣泛安置自己的親信擔負重任,而由他所任命的臣子在吳國大多屬於少壯派系,甚至可以說就是他刻意提拔的鷹犬爪牙,而仗勢專橫,開始打壓本來隨著他父親楊行密打天下的功勳舊臣。

不只如此,其中寧國軍節度判官周隱,當初於楊行密身子欠安之時便曾直言楊渥雖為嗣君,卻保不住吳國的基業,倘若主公日後當真有個好歹...便建議由功勳宿將劉威暫管國事,待主公其他諸子長大後在交權。

然而楊行密又是何等人也?他機關算盡剷除包藏禍心的賊臣,又有過田頵背反這等恨得咬牙切齒的經歷...楊渥再不爭氣,好歹是自己的親生骨肉,.這又是什麼時節?先前藩鎮兵變誅殺節度自立,如今各國權臣以下犯上、謀權篡位也猶如家常便飯,諸如劉威等嫡系心腹,倘若把大權交託於他們攝政...這不就相當於把楊家基業拱手讓於外人?遂也根本不會採納周隱的意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是這件事,卻也傳到了楊渥的耳中,他即位之後未過多久,便怒斥周隱“君賣人國家,何面復相見!”而將其處斬誅殺......

然而周隱也是為吳國從長遠著想,提議也未被採納。楊渥卻記恨至今,擅殺先王提拔的功臣,到底缺乏足夠的理由,所以這也就難免在吳國資深宿臣當中引起更大的恐慌。

更讓李天衢感到無語的是,楊渥做了吳國國主之後,很快便又著手要發動戰爭。

然而楊渥似乎倒也清楚現在北面的魏國招惹不得,也不是還要同己方勢力的死對頭吳越國再打響戰事,而是要結下新的仇家,兵鋒所向,卻是西面由馬殷統掌的楚國......

本來吳國的處境便已是強敵環伺,李天衢尋思攻打一方、拉攏一方的道理按說誰都懂得...結果當年由楊行密示好於馬殷,安撫住西面的楚國彼此鮮有戰事,起碼不用顧忌來自於另一面的壓力,可以專注與敵對的勢力交鋒...這楊渥可倒好,主動去招惹與他相安無事的楚國,這不是讓他父親先前做下的努力付之東流?

然而仔細一想,李天衢回憶起就算是走正史線,楊渥的確是在他繼承吳國國主的位子之後,也是在與梁、吳越等國敵對的環境下,很快便興兵要攻打楚國,他還真就敢這麼幹......

即便吳國文武臣子苦諫接連用兵,水路軍諸部傷亡不小,又是人困馬乏,不宜於發動戰事,更不應該枉自樹敵...可楊渥非但不會聽勸,而且是越勸他他越來勁...遂剛愎自用的下令由他提拔的將領陳知新統領三萬水軍沿江而上,攻往楚國治下領土。

而楚王馬殷聞訊之後,自然也是勃然大怒。當年因為楊行密放還我胞弟馬賨,又是刻意示好,孤受他人情,而儘可能避免與吳國交戰...這些年下來,先是朱溫、後是李天衢,我楚國向中原王朝稱臣,按說你吳國卻先與梁、後與魏為敵...除非楊行密威脅到我國疆土,孤卻並沒有響應協同出戰,去打你吳國,這也是仁至義盡了......

可楊渥這小兔崽子,這便以為我楚國就是好捏的軟柿子!?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唐末大軍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