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楊渥,偏偏要與楚國馬殷開戰,李天衢心說便由得他們兩方打去吧...魏國卻要趁著這段時日休養生息,吳、楚梁國到底還是要消耗軍力,而且戰事估計也會持續一段時日。
估計楊渥那小兒,也是自以為當了國主後取得的成就能夠與他父親比肩,所以非要去攻打楊行密拉攏楚國,而不曾惦記的湘地諸州。可以預見的是吳國軍隊,就算能夠奪下幾處城郭鎮坊,但終究不會是馬殷這個地頭蛇的對手,到時無功而返,也只會使得他們雙方之間的關係迅速惡化。
也難怪張顥、徐溫等臣子終究會發動兵變弒主,李天衢心說倘若是我攤上這麼個主公造反的只會比他們更快。
然而篡權奪位這等事有一便有二、有二不差三...本來楊行密在世之時,尚且還能鎮得住徐溫、張顥這些臣子不敢有異心,然而如今被楊渥逼到了份上,只要他們敢動手,就不可能如同對君主嚴格教導,攝政七年,在周朝轉危為安之後便還權於王的周公旦那般大公無私,楊隆演、楊溥等楊行密的其他子嗣,註定也自會成為那些權臣手中的傀儡。
等到楊家對吳國的控制力銳減,徐溫、張顥等權臣還會為了爭權奪勢而相互攻伐,而引發更為嚴重的內亂。
李天衢尋思這段時期我都不必插手,就任由楊渥禍害他父親傳下來的基業便是。而且篡權弒君這等大事,畢竟非同小可,張顥與徐溫即便現在已動了歪心思,可是從籌謀準備,關注吳國其他屬臣的反應,逐步消減楊渥身邊的兵力,再到考量動手時機是否成熟...也需要經過縝密慎重的部署。
所以應該還有兩三年的時間,楊渥獨斷專行、肆意妄為,仍將統治吳國繼續激化與功勳舊臣派系之間的矛盾...而隨著吳國君臣之間對立形勢的加劇,也讓李天衢統掌的魏國成為了白佔便宜的受益者。
楊渥自襲位以後,不止大肆任用自己的親信迫害打壓元勳舊臣。他忽然集結軍隊,無端攻打本來對他父親忠心耿耿的吳軍大將王茂章。
至於楊渥非要弄死這員軍中上將的理由,卻是因當初曾向王茂章要求分撥麾下兵馬為他所用,然而遭到了拒絕只有便懷恨在心,認為王茂章看不起他這個吳國世子......
※※※※※※※※※※※※※※※※※※
宣州治下,宣城以南六十里的稽亭山山麓地帶,本來屬於吳國中樞所在的要地,卻有幾股追兵合圍過來,堵截住一撥部眾而混戰廝殺起來。
處於戰團正當中的那員驍將,卻正是前不久與魏國大軍交戰時身先士卒,戰事初期勇不可擋,只是終究不敵魏軍首席虎將王彥章而敗下陣來的吳軍驍將王茂章。他此刻的神情悲憤至極,心中熊熊燃燒的怒火也早已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若不是麾下有個精細的心腹軍校事先探聞得個口風,而立刻傳訊示警...王茂章自知現在的他,恐怕也早已被稀裡糊塗的擒捕拿下,而被楊渥無端處死......
就算是性直的武人,王茂章也是對於楊渥繼承吳王之位而表達不滿最為明顯的軍將之一。但是他卻萬萬沒有料到自己所效命的主公,仍對於當年彼此間的不快耿耿於懷,不但要挾私仇前來報復,而更要將他這個開國功臣置於死地!
周圍激烈廝殺計程車兵,卻盡是身著吳軍制式的衣甲。追隨王茂章出走的將士,也是全憑臉熟而儘可能結成密集的陣列拼死應戰。亦有一員騎將朝著王茂章這邊撞殺過來,口中還大聲喝罵道:
“王茂章,你抗命拒捕,果然是有意謀反!大王賢明,知你圖謀不軌,特令我等前來擒殺你這賊子,還不下馬就擒,又更待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