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終焉,諸部魏軍將士高奏凱歌,也甚感歡欣鼓舞。畢竟先北後南的大戰廝殺,而接連挫敗了梁、吳兩大國的侵攻,如今終於能得以凱旋而歸,也不免愈發疲乏的軍中兒郎總要休歇整頓一段時日。
李天衢自知戰爭是為了爭取己方勢力穩定發展的空間,而透過休養生息,才有足夠的底氣發動下一場戰事。現在既然朱溫、楊行密也都無力再對魏國進行大規模的侵攻,國家到底需要恢復元氣,而又要進入養精蓄銳的階段。
而且魏朝方面也付出了一定的傷亡代價,淄青軍王重師、淮西軍田頵兩路節度使身死,所部藩鎮牙軍幾乎也被打散了編制...而殿前司龍驤軍等禁衛軍旅傷損也較為嚴重,需要選擇合適的接掌藩鎮,重編整頓新軍,當然也免不了要磨合操習很長一段時日。
也是時候班師回朝,確定與梁、吳兩國的戰事傷亡折損的將士撫卹追贈事宜,以及議定接掌藩鎮節度之位的人選之後,便把精力著重用在處理國政等其它事宜上。
然而除了狼狽返回本國境內後,還要應對吳越國全力猛攻的楊行密之外,魏、梁、晉、吳這四國當中,卻還有一方戰事並沒有終止,而是後院起火,又有新的敵人悍然入侵......
“耶律阿保機,到底還是要與晉王反目,而公然襲掠晉國邊境領土了麼......”
班師返程途中,距離汴京還有百來裡遠的距離。便有驛候傳來重要軍情。李天衢開啟奏書細閱,得知:
契丹大於越耶律阿保機,趁著李克用揮兵南下,與魏國大軍夾攻朱溫之際突然向晉國發動襲擊,東至雲州、西至薊北,擄掠數州糧秣財物並強制萬餘漢民遷往北地。
好歹晉國方面,還有留守的盧龍軍節度使史敬思,以及晉王義兒李存璋、李存進等宿將立刻調遣兵馬,固守邊關要隘,並主動派出騎軍準備向契丹發動反攻。
然而耶律阿保機派出十萬騎兵突然襲掠晉北、燕雲大片疆土,看來也只打算殺晉軍個措手不及,並不打算奪城佔地,所以在晉軍在集中兵力發起反擊之前,契丹騎眾便攜卷著大量的戰利品,以及上萬漢人百姓也早已遠遁了去......
這也就意味著,本來起碼錶面上稱兄道弟的晉國、契丹兩方勢力也已徹底決裂,還是耶律阿保機先動的手。
李天衢也能想得到,以李克用那強勢霸道的脾氣而言,當初對他退讓的外族首領,竟敢先行斷絕彼此間“義兄弟”的關係,還主動興兵來犯,這也無異於一巴掌狠狠的扇在了他的臉上。
好歹耶律阿保機也是開創契丹兩百多年國祚的開國皇帝,結果卻被李克用責令其老老實實在北地待著,不許惦記南面中原江山。以他的心氣,哪怕先前面上隱忍下來,也必定會被激怒。
可是李天衢不禁有些納悶,按說契丹大舉對晉國用兵,也不應該是現在。如今遼東尚還有個渤海國,而且烏丸、黑車子室韋等諸族各部沒有完全征服...耶律阿保機只是趁著李克用親自揮軍南下,便悍然犯邊劫掠,這段時期,他又為何提早要招惹晉國這個本來相安無事的勁敵?
思前想後一番,李天衢大致倒也想出一個所以然來。估算年頭,現在契丹諸部的汗王痕德堇想必也是命不久矣,而他的繼任者,也必然會是如今手握實權的耶律阿保機。
可是現在的契丹部族聯盟推舉首領是可汗制,然而阿保機的野心,卻是像中原王朝的皇帝那般改製為終身世襲制...那麼他要力排眾議,懾服眾部族長認同改制契丹由來已久的傳統,最直接有效的手段,還是要立威。
所以差不多在正史線同期,耶律阿保機不但用兵極為頻繁,先後又主動南下本來還應占據盧龍軍藩鎮,屢次還曾讓契丹吃大虧的劉仁恭、劉守光父子,殺敗燕兵數萬。而他忽然對那面大舉用兵的目的,也是要向契丹諸部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