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聽李天衢擲地有聲的說罷,杜晏球臉上所流露出來的更多是慶幸與感激之色。話都已經說到了這個份上,他也自知再沒有任何理由婉拒李天衢的提議,畢竟若是視死如歸,非要為了盡忠於梁國而在此與李天衢拼得個你死我活,而落得個枉死陣亡的下場,對於現在的杜晏球而言,他這還真就做不到......
※※※※※※※※※※※※※※※※※※
繼杜晏球之後,還有楊師厚與張存敬、王檀那幾路侵襲到中原地帶的梁軍部眾。李天衢可就不打算手下留情,而試圖再招降他們投順歸附了。
畢竟他們三人襲殺王重師,重挫淄青軍之後又攻破諸處城郭鎮坊,更有大批的百姓慘遭屠戮,這也使得李天衢乃至魏軍眾多將領早就動了殺心。
康延孝先是奉李天衢旨意,統領幾撥殿前司軍旅迅速收復虢州以南失陷的疆土,又迅速佔據熊耳山要隘地域。以此形成關門打狗之勢,也開始逐步收縮可供楊師厚等三路梁軍流竄肆虐的空間。
而先前符存審揮軍南下遏制楊師厚、張存敬、王檀三路梁軍侵襲本國疆土的攻勢,也將敵軍牢牢牽制在汝、許一隅。而名將之間的博弈,便如兩個絕世劍客那般,不會急於出招,而暴露出自己的破綻,兩相對持之際,他們會專注的觀察對手的動向,伺機而動,而準備發動一劍封喉的致命一擊。
本來楊師厚用兵,會盡可能把握先機,爭取牽著敵軍的鼻子走,在打亂對方的部署之後再猛攻命門制勝;而符存審拿捏戰機的能力恰到好處,不但也能出奇制勝,能打出以數百騎兵駭退朱溫十幾萬大軍的戰例,指揮大軍團作戰時也極為穩健,幾乎不會暴露出任何破綻...是以經過幾番試探性的交鋒,兩軍僵持不下,都沒有機會一舉重挫對方。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當楊師厚意識到眼下與他對決的魏朝宿將符存審,當真可說是自己生平所遇到最難對付的勁敵之一,便立刻又與張存敬、王檀二將進行軍議相商。
畢竟符存審再是善於用兵,他的職責到底是要阻止梁軍襲掠禍亂魏國治下疆土的勢頭。張存敬遂率領所部軍旅攻襲東南面的蔡州,王檀則向南往山南東道的方向襲掠,沿途不斷燒殺屠戮,就是要加劇中原方面的亂勢,以逼迫得符存審顧此失彼,而難免忙中出錯後再試圖一舉擊潰其敵軍部眾。
然而朱溫敗退潼關,李天衢分兵收復虢州,並佔據熊耳山要隘的戰報傳來...反而是楊師厚、張存敬與王檀所統領的梁軍部眾一下子陷入十分被動的局面。
首先是分兵往蔡州殺去的張存敬,在得知朱溫退返至潼關的訊息之後,他麾下部眾已是一片譁然。畢竟他們這三路殺入中原的軍旅,與同僚部眾的聯絡被徹底截斷,形勢也將變得極為嚴峻起來。
然而正當張存敬正思量是否能改儘快收兵,與楊師厚、王檀再合兵一處,而圖謀協力突破魏國大軍的封鎖再殺回梁國治下疆土之時...他麾下的先頭部隊便已感受到大地就開始震顫起來,遠處有大批的馬步軍眾疾速逼近。一時塵土漫天,幾撥打頭陣的騎兵們便如決堤的洪水般湧來,而後方又想響起震徹雲宵的喊殺聲,那般場面也是格外的驚心動魄......
起先主要採取守勢的符存審,當然也已得知己方大軍迅速收復失地的訊息。他也立刻意識到轉守為攻的時機也已然成熟,諸部同僚部眾也將陸續急行而來,協力殲滅侵犯如中原的敵軍部眾...眼下也再無後顧之憂,正是時候發動全力反擊!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唐末大軍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