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唐末大軍閥> 第544章 另外幾路敵軍,就不必手下留情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44章 另外幾路敵軍,就不必手下留情了 (1 / 2)

杜晏球知道李天衢是動了惜才的心思,也很清楚以現在的處境倘若還要執迷不悟,畢竟兩軍交戰,對方已是仁至義盡了,也再無饒過他性命的理由。然而杜晏球仍是面露難色,並有些遲疑的說道:

“非是末將不識好歹,而要拂了魏帝的好意...只是當初於宣武軍之時,末將從戎投軍,奉朱家為主,時至今日,倘若背梁投魏,唯恐惹世人恥笑......”

“杜將軍,你我有話不妨直言便是。如今你為梁國已是窮力盡心,只是妻兒家小尚在梁國治下安住,倘若降從於我朝,朱溫御下又十分嚴酷...故而杜將軍就算是有意投效,卻也要顧忌自己的家眷安危吧?”

李天衢直接插口說道,隨即又打量著杜晏球的反應,就見他神色立變,一時沉默不語,便大致能夠確定現在他的糾結,不是在於到底是忠臣不事二主,還是良禽擇木而棲,也必須要考慮到如果降了,自己的家眷又會落得何等下場?

畢竟朱溫是殺人不眨眼的主,杜晏球會因脫離梁朝而遲疑猶豫,現在估計他與朱溫之間的君臣情分是其次,他甚至已經不算是死忠於梁國,更為主要的還是為家人考慮。

所以按杜晏球史載的軌跡,他做為梁國將領抵抗後唐大軍,雖然奮戰到了最後,但是後國滅歸降後廝殺征戰反而更為活躍,是以深得李存勖、李嗣源兩代帝君器重。

既然大致瞭解杜晏球顧慮為難的因由所在,李天衢也很快拿定了主意,遂又勸道:

“朕敬佩杜將軍為人品性,又怎能害了你家眷災禍臨頭?若是將軍應允,便要委屈你至汴京暫住一段時日,夏縣內梁軍餘部,朕也自知差人好生安頓...將軍本是洛陽出身,而後又遷居汴京,這些年來卻是離鄉時日甚久,也正可重返故地一解鄉愁。

而朕自會差人傳開聲息,宣稱夏縣為我朝復奪回來,城內梁軍或被殲滅、或被擒俘,至於杜將軍則在混戰中不知蹤跡,一時生死不明,也將嚴防走漏了將軍到汴京暫住的訊息。期間朕也將用盡一切手段,安排人手接引將軍家眷至汴京團聚。到了那時,不知你是否願意投順我朝,而為朕所用?”

聽李天衢侃侃而談說罷,杜晏球實則心裡面也是大為意動。如果魏帝暗中部署,而朱溫眼下焦頭爛額,也顧不上戰事中不知蹤跡的軍將家眷...而把自己的家人接到汴京團圓,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但是反過來想,期間也未嘗不會出現任何變數...畢竟杜晏球也不知道李天衢麾下巡院侍衛司的密諜,已有不少就潛伏在長安城中,如此也不能確定自己的妻兒家小必然會安安全全的接到汴京。

所以杜晏球躊躇了片刻,便又問道:

“末將何德何能,而勞動魏帝如此關護?只是...倘若末將家眷無法接引至汴京,屆時卻又當如何?”

李天衢聞言嘴角一翹,既然杜晏球有此一問,就說明他其實已經傾向於投誠歸順了。退一萬步講,就算短期內無法促使他與家人團圓,那大大方方的讓你回去卻又何妨?有朝一日滅了梁朝,那你還會有什麼顧忌?

早一時更好、晚一時也罷,只要確保你杜晏球會是死心塌地的肯效力於我朝,這便足夠了。

“倘若如杜將軍所言,朕自會放還你回長安去,絕不強留。自是一言九鼎,絕無反悔之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