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聽王重師說的合情合理,劉知俊默然點了點頭,心中那積攢的疑慮似也打消了幾分。然而他剛要向王重師回話時,忽的就見有藩鎮中幕僚疾步行來,並高聲稟道:
“王節帥、劉副節帥,陛下遣使前來,下令命淄青軍集結兵馬北上,討伐劉仁恭,以奪回棣州失地!”
※※※※※※※※※※※※※※※※
李天衢改制樞密院,節制治下諸藩。這般時節剝除私人掌兵、專橫跋扈的藩鎮牙軍權勢不能一蹴而就,現階段逐步收權期間,他也知道受封到各處藩鎮的節度使心中或多或少,難免會有些意見。
而以往絕大多數的嫡系心腹都還放心,可是這劉知俊,李天衢畢竟知曉他按原本的軌跡先後四次易主,不但本身就容易被君主猜忌,一有什麼風吹草動,這廝背反出走都成了習慣...對他當然也要有所提防。
但是什麼事件,又會在什麼時候,將引發容易待君臣關係上時常疑神疑鬼的劉知俊心生反意,這事誰都說不清楚,沒有確鑿證據,李天衢也不願揹負朱溫那般猜忌多疑,而無端擅殺大將的惡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如今安插進淄青軍掛職的,除了有三員巡院司的人手之外,好歹李天衢也很清楚按史載,王重師被宵小誣陷,而遭朱溫冤殺之後,當時爵同郡王的劉知俊便立刻舉兵造反。觀他們以往的交情,這兩個人也的確相處的十分融洽,所以只要王重師不會落得個枉死的下場,劉知俊應該也不至於背叛謀反。他為人再是反覆易叛,但造反大事,也總要有個理由吧......
至少現在而言。
建國伊始,李天衢打理國事,還有許多政令法例需要與群臣商議,仔細進行斟酌梳理。只是與劉仁恭這等佔據兩處藩鎮的勢力交戰,也就無須他再御駕親征。
王重師驍勇善戰,按史載正是在他擔任淄青軍節度使留後之際,深得軍心,又克敵致勝,打得就是於幽、滄、鎮、定等北地州府交鋒的北伐戰事;至於劉知俊該重用還是要重用,他這個劉開道更是五代時節用兵能力出類拔萃的名將。委任他們二人聯手帶兵北討,應該也是夠用了。
由於幾年前唐朝景福二年,公元893年)黃河改道,過棣州地界北流入海,淄青軍藩鎮由王重師、劉知俊二人親掌的長劍軍、開道軍,並著幾撥牙兵部眾,合計四萬兵馬一路北上,行軍順利,數日光景過後,便已殺至棣州治下。
經劉知俊與王重師商議,如今麾下軍旅進入劉知俊管控境內尚還不深,沒有後顧之憂。而且劉仁恭巡守邊界,很快也必然得知有兵馬犯境的訊息,不妨先派出斥候探馬打探聲息,率領軍隊暫時駐紮下來,以逸待勞,就等燕軍方面主動前來。
數日過後,便有軍情傳至。劉仁恭吞併橫海軍藩鎮之後,便任命其長子劉守文為節度使,坐鎮滄州清池縣。而橫海軍與棣州臨近,劉守文那邊也很快便收到報急文書,他遂立刻點兵七萬,並以牙將孫鶴為先鋒,浩浩蕩蕩朝著王重師、劉知俊所統領的軍旅這邊殺來。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唐末大軍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