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己韋莊表字)公才名,我早有耳聞,所著《浣花集》、《秦婦吟》等佳作世間傳唱,更讓我欽佩不已。本來朝廷賜封鄭王,我愧不敢受,卻沒有料到因此能有緣與端己公相會,這也當真是意外之喜。”
韋莊聞言,也立刻作揖說道:
“節帥謬讚,老朽雖略有薄名,又怎及李節帥英名天下皆聞?而節帥憂國家之危敗、憂百姓之疾苦,興義師為天下撥亂反正,征討暴亂、蕩平群醜,威信著於四海,已是功名蓋世。然而朝廷賜封王爵,李節帥辭而不受。如此守正道而聽自然,也實教老朽心折不已。”
李天衢微微一笑,隨即意味深長的說道:
“端己公,你我有話直說便是,我不肯受封鄭王,非是因為高風亮節,也不是要矯情作態,更不是口是心非的欲受還辭...按先生看來,朝廷賜封我為鄭王,這到底是皇帝的主意?還是朱全忠的意思?”
韋莊聞言神色立變,他本來似乎因漂泊浪蕩了太久,而眉宇間顯得苦大愁深。而聽李天衢如此說道,韋莊眼中也閃過一抹讚許之色,隨即便頷首回道:
“節帥直問,老朽不敢隱瞞...雖然我官階低微,難以面見聖上,可是方今朝堂雖然對有些事由諱莫如深,是非公道,也難堵悠悠眾口...而老朽以為,朝廷賜封節帥為鄭王,不是因為聖意,而確實是梁王有意為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李天衢點了點頭,又道:
“朱全忠...梁王如此做,卻不也是挾制天子、僭權亂常?那我又如何能夠接受王爵賜封?而端己公此番本該是奉朝廷旨意,勸請我受鄭王爵祿,而您也只是奉旨而來,想必對於皇帝受要挾降旨封我為王一事,心中也有諸多不滿吧?”
韋莊聞言,他臉上那副苦相似乎又濃重了幾分。不久前他倒也仍是按史載軌跡,終於被中舉被朝廷錄用之後,似乎也是多少年來流浪慣了,他都沒在長安一直閒著,而後又因本身司掌的職事,依舊按原本的軌跡又到了渭南、鄜州、坊州地界打轉。
倒也正因為如此,當初皇帝李曄由於李茂貞興兵再度來犯而出逃長安,韋莊也就沒有收到聖旨命他入蜀調停西川王建、東川顧彥暉的戰事。
而身居外敵,韋莊未曾在李茂貞打破長安之際遭受兵災侵害,也並沒有夥同朝堂公卿,隨著皇帝一路東逃,先被韓建給攔截住帶到華州,隨後又被李茂貞押送著趕往岐州鳳翔,三轉兩轉的,最後卻落到朱溫手中......
但是身為京官,韋莊也仍舊不肯另投他處藩鎮,執意要回到朝廷復職。然而本來所處的鄜州、坊州地界,隸屬於鄜坊藩鎮的節度使李周彝正因為援助李茂貞,而也被朱溫給盯上了...韋莊也是註定消停不下來的命,又費了番周折,這才脫離險地,而後便前往奔赴由鳳翔暫先押解往長安的皇家、公卿車仗,認死理他也要回歸到唐廷朝堂的群體當中。
然而一想到隨後的見聞,以及對於自己內心造成的打擊...韋莊滿面愁容,又長長的嘆了一口氣,遂將皇帝李曄被朱溫控制後的處境,已經他又是如何會以勸請接受封王而出使泰寧軍的因由,向李天衢娓娓陳述,而原原本本道了個分明。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唐末大軍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