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衢這邊哄過粉嫩嫩的閨女,那邊又逗玩著經過段時日,倒也與他混熟了的兒子,期間也不住略顯疲憊的揉了揉眉心。
畢竟該辦正事的時候,李天衢批覆治下安民、財政、轉運、海貿、練兵、邊防、鹽鐵...乃至已下鈞旨籌建的軍器坊相關等諸般事宜的奏書,其實還就和皇帝老子每日批覆奏章摺子沒什麼分別;
然而到了入夜時分...後宅其他的侍妾,眼見姐妹當中有兩人已誕下為李天衢誕下一子一女,又有兩人也已懷胎,也就難免嫌自己的肚子不爭氣,無論是出自於母憑子貴,還是真想有個自己親生骨肉的想法,李天衢就見那幽怨的目光仍時不時的飄來...這還真就得雨露均霑。
所以得知朝廷那邊派遣使臣過來勸請,李天衢本來就沒打算親自見他,心想隨便找個幕僚將其打發去了便是。
然而解青前來報說罷了,眼見自家主公手裡抱著個奶娃娃輕聲哄著,心裡也正感到有幾分稀奇之時,李天衢先是擺了擺手,正要隨意喚個屬臣去接待便是,只是反應過來解青向自己報說的名頭之後,李天衢微微一怔,隨即立刻抬起頭問道:
“且慢,你說朝廷派來勸請我接受王爵的那個使臣...喚作什麼?”
解青的目光,也立刻從自家主公懷中抱著的襁褓當中,那不安分的仍在蠕動的嬰孩身上移了回來,並恭聲回道:“回主公,那位使臣,報說他是校書郎韋莊。”
............
瑕丘牙署節堂當中,李天衢就見那朝廷來使已是六旬上下的年紀,他生著苦相,又是滿面的風霜之色,不過好歹看上去精神還算飽滿......
李天衢自然也很清楚,這個名為韋莊的老者,本來他大半輩子都是在顛沛流離當中度過的。
關中三輔京兆郡杜陵縣出身的韋莊,雖然是唐高宗、武則天當政時期宰相韋待價的七世孫,山水田園派著名詩人而世稱“韋蘇州”、“韋江州”的韋應物四世孫,可是父母早亡、家境寒微,而韋莊自幼勤奮苦學,只是恐怕到了他參赴科舉時,也不會想到自己將會度過數十年居無定所、四海為家的光陰。
長安京兆、晉冀交界、江東浙西、江南衢州、豫地孟津、豫南泌陽、燕雲古北、江淮徐泗、浙東婺州、贛地會昌、襄樊夏口、關中潼關...幾十年的時間裡韋莊的足跡遍佈神州各地,除了維持生計,而之所以如此折騰的理由則是,他這輩子先前的時間,也似乎主要只用在三件事上:
養活自己準備科考,再趕赴長安參加科考的路上,以及黯然落榜後另謀個安身的去處而再度啟程......
持之以恆到了這個份上,這老爺子的倔勁與韌性十足,本來畢生的理念就是要金榜題名,就是要當大唐朝廷的官,而不肯投從任何一方藩鎮勢力...李天衢估摸著他似乎也就是這一兩年內這才得中進士,終於達償所願。
所以李天衢知道韋莊以往雖然暫時投從昭義軍、鎮海軍曾做過一時藩鎮幕僚,可就相當於打個零工,耗了個幾十年的光陰仍舊不肯放棄,中科舉做個京官才肯踏入仕途...那麼就算以往韋莊曾經途徑己方勢力治下地界,但也根本留不住他。
不過我沒記錯的話...韋莊應該是由於川蜀王建勢必要吞併東川節度使顧彥暉,而按原本軌跡的這個時間點,尚還能擺擺皇帝架勢的李曄遂派遣他趕赴西川而代表朝廷出面調停,卻被王建給強留住,這才成了史載中的前蜀政權宰相...他又怎麼會主動跑到我這裡來?
莫非因為皇帝李曄比起原本軌跡,卻是提前了幾年被朱溫給控制住,這就導致韋莊的命途軌跡也出現了一些變數?
李天衢懷揣著疑問,又向已經恭謹施禮的韋莊回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