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羅鏡文一番話,立馬就有人跳出來反對。
“自古商人唯利是圖。”
“如此大的數額,他們就算肯借給朝廷,也絕不可能什麼都不求。”
“那我們朝廷要拿什麼去與他們交換?”
是拿官位,還是別的東西?
在場的人心知肚明。
不然那些手中握有這麼多錢財的人又不傻,能借給朝廷這麼多銀子麼?
羅鏡文不為所動地回:“若是什麼都不拿,那宋大人你願意把你的家產掏出來麼?”
反對的宋大人有些不高興地說:“我那點薄產,恐怕朝廷看不上,就不拿出來獻醜了。”
“只是朝廷若真的伸手找那些巨賈借了這麼一大筆錢財,以後這些巨賈恐怕朝廷沒這麼容易控制得住了。”
重農抑商,哪個朝代都是如此的。
儘管商人手中握有巨大的財富,可是商戶子弟不能科舉,勉強還能達到一些平衡。
如今朝廷若是問那些商賈們借了一大筆錢,以後朝廷肯定更加控制不了這些商賈了。
屆時他們家要當官,要朝廷給政策做這個買賣,又或者要朝廷開別的以前不曾有過的缺口,朝廷還能像以前那樣全部拒絕麼?
而且這事如果被有心之人利用,為自己的家族謀利益。
這樣以後朝堂是不是都可能會改姓了?
羅鏡文笑了一下,沒有再管這個宋大人。
自己又不肯掏錢,明明這個辦法能拿到錢,結果他又不同意。
不同意又拿不出好的辦法來,說著有什麼用?
“宋大人說得沒錯,朝廷是肯定要拿一些東西去交換的。”
“至於是官位還是其他的,先看看有哪幾家願意給朝廷提供幫助,他們想要交換的東西,又是什麼。”
羅鏡文的話,雖然有反對的,但也有不少贊同的。
畢竟王閣老留在朝中的勢力還多,贊同的人自然也佔上風。
馬英偉雖覺得這事有點不妥,但他也沒有想到好的辦法,便沒有說話。
夏陽江見同意的人多,便也沒什麼意見。
“羅大人說的,也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
“幸好開春時我們購買了不少高產的紅薯種子,等待收成後,就能大大緩解我們的糧食壓力。”